永发信息网

比重和密度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09:42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4-26 23:30
比重和密度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4-27 00:59
比重 specific gravity

也称相对密度,固体和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对于气体是指气体的分子量同空气的分子量 (28.9644)的比值。液体或固体的比重说明了它们在另一种流体中是下沉还是漂浮。比重是无量纲量,一般情形下随温度、压力而变。比重简写为s.g.

密度是有量纲的量,比重是无量纲量。

①物质的重量和4℃时同体积纯水的重量的比值,叫做该物质的比重。

②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逐年增长。

补充:中国在有些书籍中,把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重量也译成比重。它大体也能指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或浮,现在通称它为单位体积重量,可用符号ω表示。ω和s.g.有所不同。ω和密度ρ之间的关系为ω=ρg,式中g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随地区和高度不同而变化,所以ω也随着变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4-27 05:29
比重 specific gravity
也称相对密度,固体和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对于气体是指气体的分子量同空气的分子量 (28.9644)的比值。液体或固体的比重说明了它们在另一种流体中是下沉还是漂浮。比重是无量纲量,一般情形下随温度、压力而变。比重简写为s.g.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单位为千克/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义。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略)。
  3. 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4.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5.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经曝光显影后,影像深浅的程度。如胶片,画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所以质量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
密度的公式 :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
(1)ρ一定时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时,ρ与 V 成反比 ;
(3)V 一定时,ρ与 m 成正比。
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 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5.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 米 3。 正确读法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3, 正确读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号为 g/cm3。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l g/cm3=1000kg/m3
6. 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3
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水的质量为1000kg.
7.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p 或 ,v=m/p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8. 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
(1)提据公式 , 求出 ,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 ,若 < ρ , 则为空心 , 若 =ρ,为实心。
(2)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由公式 ,求出 ,再与 比较,若 < ,则为空心,若 = ,则该物体为实心。
(3) 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对待,利用 , 求出体积为 的实心物体的质量, 然后将m 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 若m>m物时,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
9. 人体的密度仅有1.07 g/cm3,竟然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所以学游泳应该不会太难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了吧。 海水的密度大于水,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
水的密度竟然大于冰,你现在就去冰箱里拿一些冰块,把它丢在半杯水中,看看冰块是浮着呢?还是沉下。物质的密度会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一般而言,物质的质量不受温度影响,但是体积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上升时体积膨胀,密度相对就变小了。相反的,物质在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密度会变大。不过水是例外,因为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水温只要从4℃上升或下降,密度都会变小。也就是说4℃的水,体积在受热时也膨胀、冷却时也膨胀。所以水总是由表面开始结冰,密度最大的4℃的水会沉入最底层。这个性质非常重要,在严寒的冬天,虽然水的表面已结冰,但在湖泊的底层仍维持4℃左右,使水中的生物可安然度过冬天。
  • 2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4-27 03:30
比重是以前常用的概念,现在基本已经被淘汰了。
密度很简单,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
比重,是相同体积的某物质与4摄氏度下的水的重量之比,所以称为“比重”。
由于4摄氏度下的水的密度是1g/ml
所以比重与密度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两者基本上是一回事。比重(又叫重度)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之比,而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因此:比重=密度*重力加速度。
  • 3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4-27 02:08
克重----一平方米纸的重量用克表示出来叫做克重。其实是衡量纸的厚度的参考指标。
比重----单位体积某物质的重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重。单位是“吨/立方米”或“公斤/立方米”。
教科书中,比重这个概念已经取消,代之的是“密度”。
密度----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