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廊桥说明文600字以上,谢谢!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13:53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2-30 17:09
黄龙溪廊桥说明文600字以上,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12-30 18:32
黄龙溪廊桥
千年古镇黄龙溪因水而灵动,波澜起伏的锦江因桥而生色。记得围绕黄龙溪古镇的锦江和鹿溪河上都有长长的吊桥,方便两岸百姓出行。那年去古镇时还曾在吊桥旁的河畔茶座喝过茶,江水哗哗流淌,河风轻轻拂面,很是惬意。这次重游至锦江边水码头时向上游眺望,不见吊桥的踪影,只见在以前老吊桥上游几百米的位置,赫然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廊桥,如长虹卧波,气势恢宏地屹立在江上。
我们顺着河边往上游走,一边走一边拍照。随着距离的临近,廊桥的轮廓渐渐地清晰起来。当我们从步行阶梯步入黄龙溪廊桥时,真切的感受到横跨江上的廊桥气势磅礴。仿照清风格集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于一身的桥梁,分为左右两廊,亭廊相间,精美华丽。廊桥之上,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桥上的彩绘艳丽华美,桥身上的黄龙栩栩如生,两边雕栏刻画以龙为主。
黄龙溪廊桥全长367.57米,桥面宽18米,主拱高达十余米具有5级通航能力,是一座单跨达到95米的拱桥。桥上修建的风雨廊式古建筑,都是具有古典韵味的“穿逗式”的木结构,色调与黄龙溪古镇整体色彩一致。既方便了两岸的百姓出行,也为古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龙溪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站在廊桥上远眺古镇,只见远处山峦叠嶂起伏,河畔包谷果实累累;吊脚楼上飞檐翘角,曲曲弯弯石径通幽;古寺庙里轻烟缭绕,红墙绿树交相辉映;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川中小镇的名俗风情图 ,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真是“江洲田园风情浓,远处山丘树荫绿。”
千年古镇黄龙溪因水而灵动,波澜起伏的锦江因桥而生色。记得围绕黄龙溪古镇的锦江和鹿溪河上都有长长的吊桥,方便两岸百姓出行。那年去古镇时还曾在吊桥旁的河畔茶座喝过茶,江水哗哗流淌,河风轻轻拂面,很是惬意。这次重游至锦江边水码头时向上游眺望,不见吊桥的踪影,只见在以前老吊桥上游几百米的位置,赫然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廊桥,如长虹卧波,气势恢宏地屹立在江上。
我们顺着河边往上游走,一边走一边拍照。随着距离的临近,廊桥的轮廓渐渐地清晰起来。当我们从步行阶梯步入黄龙溪廊桥时,真切的感受到横跨江上的廊桥气势磅礴。仿照清风格集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于一身的桥梁,分为左右两廊,亭廊相间,精美华丽。廊桥之上,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桥上的彩绘艳丽华美,桥身上的黄龙栩栩如生,两边雕栏刻画以龙为主。
黄龙溪廊桥全长367.57米,桥面宽18米,主拱高达十余米具有5级通航能力,是一座单跨达到95米的拱桥。桥上修建的风雨廊式古建筑,都是具有古典韵味的“穿逗式”的木结构,色调与黄龙溪古镇整体色彩一致。既方便了两岸的百姓出行,也为古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龙溪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站在廊桥上远眺古镇,只见远处山峦叠嶂起伏,河畔包谷果实累累;吊脚楼上飞檐翘角,曲曲弯弯石径通幽;古寺庙里轻烟缭绕,红墙绿树交相辉映;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川中小镇的名俗风情图 ,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真是“江洲田园风情浓,远处山丘树荫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2-30 19:21
编辑本段建筑——桥
概念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踞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
特点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 地域性。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 (二) 多种多样性。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联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有着“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