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莫说宋诗味如蜡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2 00:12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12-21 10:5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莫说宋诗味如蜡 赵丽宏 ①很多人批评宋代诗歌,以理入诗,“味同嚼蜡”。和唐诗相比,宋诗当然逊色很多,然而宋人写诗是否“味同嚼蜡”,我看不见得。   ②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登峰造极,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宋诗其实是唐诗的延续,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譬如苏东坡、王安石、陆游、范仲淹、范成大。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俯拾皆是。我可以随意列举几首。 ③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这样清新美妙的七绝,即使放到唐诗中,也是上佳之作。这首诗使我联想起唐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其中“小舟撑出柳荫来”和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可以说相映成趣,都是写江南春景,韦应物是无人之景,徐俯诗中有人驾舟,却都写出[甲] 。 ④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已被后人转喻为[乙] 。 ⑤宋诗中,有不少写乡村农家日常生活的作品,文字朴素却色彩丰富,韵味浓郁,写得清新自然,至今读来仍让人感觉亲切。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⑥以上这些宋诗,有唐诗遗韵,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并非“以理入诗”,没有人会说它们“味同嚼蜡”。在浩瀚的宋诗佳作中,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   ⑦清代纪昀曾评说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宋代理学兴盛,宋人不满唐诗的写景抒情,写哲理诗一时成风。宋人作诗“以理入诗”,却未必“味同嚼蜡”,宋代哲理诗中,不乏经典名篇。最著名的几首,在中国流传数百年生命力不衰。譬如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哲理诗名篇,构思奇妙,涵义深邃,回味无穷,早已成为中国人智慧的象征。   ⑧宋代的文学巅峰,是词,那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可以和唐诗比肩。其实,词也是诗,在我的视野中,宋诗和宋词,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写出美妙词章的诗人们,怎么可能一写诗就“味同嚼蜡”呢? (略有改动)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只有写乡村农家日常生活的宋诗还算有些情味。 B.宋人是“以理入诗”,因此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 C.宋人词写得好,可是一写起诗来就“味同嚼蜡”了。 D.宋诗中优秀作品很多,不能一概说其“味同嚼蜡”。 2.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地语言。 3.请简要说一说作者对于宋诗是什么态度?他在②—⑦段中是从哪两个方面表明自己观点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2-21 12:37
1.D 2.答案示例:【甲】乡野水边的宁静安谧【乙】新人的才华初露(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 第一问:作者认为宋诗不见得“味同嚼蜡”。(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①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俯拾皆是; ②宋诗中的哲理诗句篇,构思奇妙,涵义深邃,回味无穷,早已成为中国人智慧的象征。(意思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2-21 13:48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