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豫剧的由来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4 00:46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03-13 09:2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13 09:43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
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扩展资料: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其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
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
豫剧最初也只是民间的戏剧,并不是像如今的河南戏曲剧种代表。改为豫剧也是因为河南简称为“豫”,豫剧的起源历史也是不短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豫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13 14:04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 “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直到1947年秋,开封、兰州、西安三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正式更名为“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扩展资料: 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 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 建国后,在杨兰春等的领导下, 对豫剧传统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度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流派”,又称现代戏流派。 参考资料:豫剧-搜狗百科
  • 2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13 13:21
豫剧的起源原来有三种说法: 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 二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三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论证,结论为河南梆子最早的诞生地是在河南开封和开封周围各县。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扩展资料 豫剧唱腔的艺术特点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 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祥符调 祥符调发源于开封,是豫剧的母调。为标准的中州音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俏丽。 祥符调唱词通俗易懂,多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流传小生多用假嗓,老生用真嗓、假嗓等,旦角多用假嗓,丑角多用真嗓和假嗓,净多用疙瘩腔,风格清新典雅、悠扬婉转。 豫西调 豫西调(西府调),发源于洛阳。 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真嗓,真嗓后挫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豫剧
  • 3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3-13 12:49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的民间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1947年末,豫剧教育家李战在兰州组建甘肃第一个豫剧表演团体“新光豫剧团”。1948年,创办豫剧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私立新光豫剧学校”,这是最早使用“豫剧”名称的组织机构。 扩展资料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豫剧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豫剧
  • 4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3-13 11:13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直到1947年秋,开封、兰州、西安三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所以,河南梆子是豫剧的前身,两者的概念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 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