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草木生命李天斌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1:56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4-06 10: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草木生命李天斌

①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②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行走。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乡村的暗语和标志。听爷爷说,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被雨淋湿。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③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伍了。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当我俯下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甚至是某只面目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

④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

⑤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沙粒之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通常是,某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节——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⑥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记得那时候,秋天到来时,父亲还要带我爬到坡地上,割尽草木,再放上一把火。我曾疑惑地问父亲:“烧了它们不就死了吗?”父亲说:“明年一开春,它们就发了,甚至长得更好。”父亲所言不虚,第二年,几阵春风后,我果然又看见了茂密的草木。后来读到白居易吟草的诗,就有些愤愤不平,其实这些诗句,早被父亲他们写在草木上了。

⑦不过,不知为何,在我听到的比喻中,更多说的是草木的脆弱和不堪。

⑧往往是,在乡村,一旦有人夭亡,就会有人想起草木生命的易碎,就有人会说:“人这棵草呵,咋就经不住风吹雨打呢?……”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⑨村里的很多人,他们来到了尘世上,最后离开尘世,自始至终,除村人外,没有谁知道他们。他们就像一棵草,随意地生、随意地死,生死的过程,连风也忽略了;往往是,风有一天从往年的路上经过,才发觉这个人没了。譬如就我而言,每次回村去,都会看见一些新起的坟茔,没有立碑,不见死者名讳,觉得无限陌生,一问之下,才知村里很多熟悉的人已然故去。惊奇之下,忍不住就有莫名的忧伤,如水泛滥。

⑩我也终于相信,关于一株草木,它是意蕴丰富、情态各异的。在乡村,一株草木上的生命,其实就是百态人生,坚韧与顽强,脆弱与不堪,幸与不幸,所有的场景,均在那里呈现……或可说,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1年第11期)

1.全文围绕着“草木生命”来写,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

2.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2分)

(2)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2分)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乡村的草木念念不忘?(6分)

4.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4-06 11:02
【答案】

1.文章紧扣标题(或者以草木生命为线索),(1分)先从遍布乡村的草木写起,(1分)回忆了小时候父亲给我的草木行头以及我以草木为伍的经历,(1分)接着写出了乡村草木生命所具有的顽强与坚韧、脆弱与不堪等特点,逐层递进,(1分)最后以“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的感悟收尾,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1分)

2.(1)这句话运用拟人(或比喻,或通感)手法,(答出其中任一手法即给1分)形象生动写出了草木带给人的温情的抚慰,以及人与草木的亲近关系。(1分)(2)人们在面对早夭这种人类生命和草木生命中常见的状态时发出的感慨,表达人们对生命其中一种情态——脆弱与不堪、窘迫与无奈的痛苦而清醒的认识。

3.(1)作者七八岁以后与草木为伍,对草木亲切;(2)作者来自乡村,而草木行头几乎是乡村的标志;(3)村里的很多熟人像草木一样死去,牵动了作者的感情;(4)作者认为一株草木,就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

4.不矛盾。(1分)(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1分)(2)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2分)(3)所以,无论脆弱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篇散文,要梳理文章的思路,就要先通读全文,概括出全文的段落大意。①段写遍布乡村的草木;②③段回忆小时候于草木有关的事;④⑤⑥⑦⑧⑨这五小段写乡村草木的生命顽强、坚韧与脆弱的特点;⑩写对草木的尊重与思考。作出这样的分析后,再根据思路题答题思路,首先……,接着写……,最后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要找出其在文章中的位置,据此确定这句话的具体语境,从而根据这一具体语境来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然后要分析句子,看句式特点,表现手法,重点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第一句就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需要指出其手法,并指出其效果,这即是其句子的含义;第二个句子中要重点理解“叹息”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的具体内容,把这两点解决了,任务也即完成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文章在第二段段首中就指出“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因此本题的答题内容就在第二段及其后各段中。对此,还可结合第一小题的写作思路,就能轻松的答出本题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要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是唯一的,那就是不矛盾。具体陈述理由时,可采用分总的方式,即分别答出“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指的是什么,“顽强”指的是什么,最后总说:无论脆弱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都是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4-06 11:35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