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入园幼儿几种常见的问题及策略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2 04:15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2-01 17:50
谈新入园幼儿几种常见的问题及策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2-01 18:08
每年的九月带小班的老师会觉得特别累,特别烦,原因是宝宝刚入园,出现的问题太多,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写下了宝宝入园的几个问题:1、送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孩子哭闹着不让家长走。
宝宝在家中接触的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而刚入园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不认识,同学没见过,这也是难免的。(2)和家人分离的焦虑感。
入园是和家人的一种分离,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每天都要呆上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老师是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但在新入园宝宝的脑子里就是等妈妈来接。就像我们宝宝小时候断奶一样,习惯了吃这个东西,突然没有吃了当然觉得难过,天天有家人陪,现在家人离开这么长时间,当然会有焦虑感。(3)用哭泣来说服家长不送自己上幼儿园。
有的宝宝认为,只要哭闹,妈妈心疼我就会带我回去。
我班有一个宝宝的家长送孩子来了半天,看见孩子哭的伤心,有点舍不得,中午接回去了就再也没来,老师打电话询问,并且试图说服家长让孩子适应几天,最终没有结果,家长的回答是孩子太小了,那我们老师也没有办法。(2)见到孩子哭就和孩子一样伤心,您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暗示。
而另一些家长呢采取的是积极的措施:(1)和孩子约好,下午早点来接他。
我班的程阳小朋友,每天早上来都有一点点闹情绪,但也不是很厉害,老师从妈妈的手中接过来,他就一句话:“妈妈,你下午早点来接我。”妈妈很快答应了,而程阳呢很快就好了,自己玩积木,玩游戏。(2)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
班上的另外几个小朋友早上会哭闹,但是活动时,睡觉时表现就很好,老师给予了鼓励,放学时候,家长和老师沟通,问问孩子在园情况,我们说了以后,家长也在家教育孩子早上不能哭闹,老师说宝宝一天都表现好的,很喜欢宝宝哦。(3)如果有进步,适当给予一些小奖励,尽量不要给物质奖励,给孩子自己挑选一本书的权利,教孩子做个小手工,满足一个小愿望。2、刚入园几天很乖,之后会不愿意上幼儿园,出现哭闹。
问题:经常听家长说:“觉得很奇怪,刚开学的几天孩子很乐意来园,每天很早就起来了,这几天就不肯起床,不高兴来上幼儿园,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她了。”分析:听了以后,我马上给家长解释:“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当然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为什么一来的时候哭,后来就乐意来了呢,那是他的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生活,那为什么您的孩子一开学愿意来,后来就不乐意了呢,那是他的新鲜感,好奇心都没有了,觉得没有家里好玩,没有家中自由。”措施:(1)与老师沟通,说说孩子在家的良好表现,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给予口头表扬。(2)老师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这方面的机会,提高孩子来园的兴趣和积极性。3、不会自理(吃饭、大小便、穿脱衣服等)
好多宝宝在入园时,家人会来打招呼:“老师,我家宝宝不会自己吃饭,麻烦你给我们喂饭。”“老师,我家宝宝不会穿鞋子,麻烦你们睡了觉起来帮我们穿一下。”“老师,我家宝宝小便时不会脱裤子,麻烦你帮帮忙。”也因此老师觉得事情特别多。
对策:(1)在园吃饭时老师鼓励宝宝自己吃,吃的慢的老师才喂,同时与家长配合教育,在家也试图自己吃。(2)大小便不会拉裤子的小朋友,老师在开始几天会帮忙,帮忙的同时慢慢教孩子自己来,老师抓着小朋友的手一起,在家呢当然家长也应放手,鼓励宝宝自己做。(3)穿脱衣服及鞋子,新入园时由于天气较热,孩子都穿的少,学习穿脱衣服是很好的时机,老师在园会集体教,然后宝宝一起做,减少宝宝的依赖性,同时宝宝也会觉得自己很能干。而大部分的孩子如果在家不会穿鞋子,那到幼儿园里一开始都会穿反,老师会提醒,并用儿歌教宝宝辨别正反,在此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如果有一天您的宝宝鞋子穿反了,请不要生气或责怪老师,因为这表示您的宝宝愿意自己穿,有进步,当然穿对的是最好。同时在家也应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4、不合群现象: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宝宝,入园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融入到群体生活中。不合群的宝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表现欲强,喜欢控制别人。
对策:对第一类宝宝,父母要多为宝宝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宝宝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就能融入到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中。对后一类宝宝,老师应多观察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表现,针对游戏中的问题,适时干预,培养宝宝宽容、礼让的良好行为;父母要让宝宝学会如何体谅别人,对宝宝反常的态度和行为不应急躁或单纯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地启发他,让他更加地合群。5、欺负别人现象:宝宝欺负人的形式表现为:肉体上的欺负,主要是踢、打、掐、咬、揪头发和威胁;语言上的欺负,包括骂人、散播谣言、嘲弄等;情感上的欺负,表现在将受欺负的宝宝与小朋友们隔离,不让小朋友跟他玩。
对策:父母应保持冷静。要跟宝宝问明原因,教育宝宝遇到问题时,不要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不要使用进攻性的言辞或行为。当宝宝的表现有所改善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宝宝明白你除了不喜欢他那种欺负人的行为以外,还是很爱他的。必要时要和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在幼儿园里也及时帮助他改掉欺负别人的坏习惯。6、孩子入园后容易生病现象:“老师,中午睡觉时候,孩子盖不盖毯子啊?”
“当然盖啊,再热的天我们也给宝宝盖好肚子的啊。”
“那我们宝宝怎么老是感冒啊,我们在家里从出生到现在从没挂过盐水,一到幼儿园老是感冒。”分析:这是家长最容易有的误区了,孩子在园一感冒就觉得是老师没有帮宝宝盖好被子,照顾不周。其实,是因为在家的时候,孩子传染的机会少,家里没人感冒,孩子就不感冒,何况在家里那么多人照顾一个宝宝,在幼儿园,孩子多,抵抗力差,班上有孩子感冒的话,体质好的小朋友就不容易传上,体质差的小朋友就逃不掉了。
对策:(1)到感冒多发季节,提前给孩子服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发生。(2)平时多带孩子锻炼,增强体质。
宝宝在家中接触的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而刚入园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不认识,同学没见过,这也是难免的。(2)和家人分离的焦虑感。
入园是和家人的一种分离,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每天都要呆上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老师是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但在新入园宝宝的脑子里就是等妈妈来接。就像我们宝宝小时候断奶一样,习惯了吃这个东西,突然没有吃了当然觉得难过,天天有家人陪,现在家人离开这么长时间,当然会有焦虑感。(3)用哭泣来说服家长不送自己上幼儿园。
有的宝宝认为,只要哭闹,妈妈心疼我就会带我回去。
我班有一个宝宝的家长送孩子来了半天,看见孩子哭的伤心,有点舍不得,中午接回去了就再也没来,老师打电话询问,并且试图说服家长让孩子适应几天,最终没有结果,家长的回答是孩子太小了,那我们老师也没有办法。(2)见到孩子哭就和孩子一样伤心,您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暗示。
而另一些家长呢采取的是积极的措施:(1)和孩子约好,下午早点来接他。
我班的程阳小朋友,每天早上来都有一点点闹情绪,但也不是很厉害,老师从妈妈的手中接过来,他就一句话:“妈妈,你下午早点来接我。”妈妈很快答应了,而程阳呢很快就好了,自己玩积木,玩游戏。(2)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
班上的另外几个小朋友早上会哭闹,但是活动时,睡觉时表现就很好,老师给予了鼓励,放学时候,家长和老师沟通,问问孩子在园情况,我们说了以后,家长也在家教育孩子早上不能哭闹,老师说宝宝一天都表现好的,很喜欢宝宝哦。(3)如果有进步,适当给予一些小奖励,尽量不要给物质奖励,给孩子自己挑选一本书的权利,教孩子做个小手工,满足一个小愿望。2、刚入园几天很乖,之后会不愿意上幼儿园,出现哭闹。
问题:经常听家长说:“觉得很奇怪,刚开学的几天孩子很乐意来园,每天很早就起来了,这几天就不肯起床,不高兴来上幼儿园,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她了。”分析:听了以后,我马上给家长解释:“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当然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为什么一来的时候哭,后来就乐意来了呢,那是他的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生活,那为什么您的孩子一开学愿意来,后来就不乐意了呢,那是他的新鲜感,好奇心都没有了,觉得没有家里好玩,没有家中自由。”措施:(1)与老师沟通,说说孩子在家的良好表现,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给予口头表扬。(2)老师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这方面的机会,提高孩子来园的兴趣和积极性。3、不会自理(吃饭、大小便、穿脱衣服等)
好多宝宝在入园时,家人会来打招呼:“老师,我家宝宝不会自己吃饭,麻烦你给我们喂饭。”“老师,我家宝宝不会穿鞋子,麻烦你们睡了觉起来帮我们穿一下。”“老师,我家宝宝小便时不会脱裤子,麻烦你帮帮忙。”也因此老师觉得事情特别多。
对策:(1)在园吃饭时老师鼓励宝宝自己吃,吃的慢的老师才喂,同时与家长配合教育,在家也试图自己吃。(2)大小便不会拉裤子的小朋友,老师在开始几天会帮忙,帮忙的同时慢慢教孩子自己来,老师抓着小朋友的手一起,在家呢当然家长也应放手,鼓励宝宝自己做。(3)穿脱衣服及鞋子,新入园时由于天气较热,孩子都穿的少,学习穿脱衣服是很好的时机,老师在园会集体教,然后宝宝一起做,减少宝宝的依赖性,同时宝宝也会觉得自己很能干。而大部分的孩子如果在家不会穿鞋子,那到幼儿园里一开始都会穿反,老师会提醒,并用儿歌教宝宝辨别正反,在此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如果有一天您的宝宝鞋子穿反了,请不要生气或责怪老师,因为这表示您的宝宝愿意自己穿,有进步,当然穿对的是最好。同时在家也应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4、不合群现象: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宝宝,入园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融入到群体生活中。不合群的宝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表现欲强,喜欢控制别人。
对策:对第一类宝宝,父母要多为宝宝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宝宝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就能融入到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中。对后一类宝宝,老师应多观察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表现,针对游戏中的问题,适时干预,培养宝宝宽容、礼让的良好行为;父母要让宝宝学会如何体谅别人,对宝宝反常的态度和行为不应急躁或单纯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地启发他,让他更加地合群。5、欺负别人现象:宝宝欺负人的形式表现为:肉体上的欺负,主要是踢、打、掐、咬、揪头发和威胁;语言上的欺负,包括骂人、散播谣言、嘲弄等;情感上的欺负,表现在将受欺负的宝宝与小朋友们隔离,不让小朋友跟他玩。
对策:父母应保持冷静。要跟宝宝问明原因,教育宝宝遇到问题时,不要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不要使用进攻性的言辞或行为。当宝宝的表现有所改善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宝宝明白你除了不喜欢他那种欺负人的行为以外,还是很爱他的。必要时要和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在幼儿园里也及时帮助他改掉欺负别人的坏习惯。6、孩子入园后容易生病现象:“老师,中午睡觉时候,孩子盖不盖毯子啊?”
“当然盖啊,再热的天我们也给宝宝盖好肚子的啊。”
“那我们宝宝怎么老是感冒啊,我们在家里从出生到现在从没挂过盐水,一到幼儿园老是感冒。”分析:这是家长最容易有的误区了,孩子在园一感冒就觉得是老师没有帮宝宝盖好被子,照顾不周。其实,是因为在家的时候,孩子传染的机会少,家里没人感冒,孩子就不感冒,何况在家里那么多人照顾一个宝宝,在幼儿园,孩子多,抵抗力差,班上有孩子感冒的话,体质好的小朋友就不容易传上,体质差的小朋友就逃不掉了。
对策:(1)到感冒多发季节,提前给孩子服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发生。(2)平时多带孩子锻炼,增强体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2-01 18:15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苦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们也常常觉得束手无策。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 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 、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 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表情淡漠 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在孩子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带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开学前多带孩子到新幼儿园去参观、玩耍,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听孩子说幼儿园的事,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二、积极配合 孩子入园后,如果哭闹严重,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孩子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幼儿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帮助孩子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幼儿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四、按时接、送孩子入园 在入园初期家长要按时接、送孩子入园,没有特殊原因,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园,这样会让对幼儿园陌生感的时间增长,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另外,家长还要按时接幼儿,不能让孩子在入园后的前几天里感觉离开父母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造成对幼儿园的恐惧,拒绝入园。 开学前带幼儿熟悉新环境和老师,消除陌生感。请家长将孩子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如实告诉老师。配合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不能因孩子的哭闹就责备老师或不让孩子上学,尽量安抚孩子不要责怪孩子,离开时和孩子道别,并温柔而坚定的和孩子说,你会准时来接他,然后坚定的离开。必需恰当对待孩子开学后的不适应,信任老师能照顾好老师才能尽快解决孩子分离焦虑的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