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仁的功能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21:06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1-03 11:15
核仁的功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03 11:29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分裂前期逐渐消失,其纤丝和颗粒成分散失于核质之中;在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现。核仁的形成常与特定染色体的一定区域密切相关。在核仁消失后,这一区域就形成染色体上的次缢痕。次缢痕一般起着核仁组织区的作用。许多动、植物细胞只有一对这样的染色体,称为随体染色体。但也有不少种类的细胞有几对,甚至许多对这样的染色体参与核仁形成,例如,人类细胞的第13、14、15、21和22对染色体上就都存在核仁组织区。实际上,核仁可被视为这些染色体的延伸,常表现很强的融合倾向,因此在许多有多对核仁染色体的细胞核里,常常只形成一个核仁。例如人淋巴母细胞在分裂前期,几条核仁染色体都以其核仁组织区附着于同一个即将消失的核仁上。核仁组织区存在rRNA的基因rDNA;在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中,这种基因约有50~1000个相同拷贝,因而得以维持适当数量的rRNA的合成。真核细胞rDNA的每一个单位除含有转录区外,同时还有许多非转录区,称为间隔顺序(图2),不同种属、或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细胞的不同rRNA单位之间,这种间隔顺序的长度往往差别很大。这种差别的意义及间隔顺序的功能。 两栖类卵母细胞发育早期阶段(减数分裂前期的粗线期),rDNA大量复制,这一过程称为基因扩增。这些新复制的rDNA并不与染色体相整合,而是以环形分子的形式存在于几百个直到上千个染色体外核仁之中,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合成大量核糖体所需要的rRNA作准备。例如滑爪蟾的卵母细胞中的二价体染色体(4C)含12pgDNA〔单倍体(1C)基因组为3pg〕,而卵母细胞约含有30pgrDNA。因此,在扩增过程中产生了1~2×106额外的rRNA基因,存在于约1000个游离的核仁中。在爪蟾的一个卵母细胞核里,这些转录活跃的基因每秒钟能产生约300000个rRNA前体分子,可是一个体细胞在相同时间却只产生10~100个这种分子。 鱼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卵母细胞也都存在rRNA基因扩增现象,但以两栖类卵母细胞最为明显。此外,只有处于一个转录单位中的18S和28S两种rRNA分子的基因进行基因扩增。多数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另一种结构成分5SRNA是由核仁外染色体基因编码的。爪蟾5SRNA基因有两类,一类在卵子发生中表达,另一类在体细胞内表达。体细胞5SDNA的拷贝数接近450,而卵母细胞则高达近24000。因此,在卵子发生过程中,5SRNA基因无需发生染色体外扩增的现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