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耳之年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14:43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2-11 05:42
顺耳之年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2-11 07:15
问题一:耳顺之年是什么意思?是多大啊? 60岁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问题二:耳顺之年是什么意思 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哦,谢谢~问题三:耳顺之年又叫什么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6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杖者:《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昉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陈长生)《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杖乡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
耆龙,耆,耆叟,。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耆,老也。——《说文》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日本称还本卦(本卦还り),古代以干支纪年,60年后又回到了出生时的干支。还有还暦,华甲,下寿,杖突等。问题四: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耳顺是什么意思?花甲是什么意思?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耽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花甲的来历:
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问题五: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 孔夫子曾经说过: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 七十而不逾矩。 意思很简单,15岁是读书年纪,那么30岁就要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了,讲的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要独立生活了。问题六: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
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问题二:耳顺之年是什么意思 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哦,谢谢~问题三:耳顺之年又叫什么 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6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杖者:《论语·乡党》:“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杖者,老人也。”
《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昉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陈长生)《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杖乡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
耆龙,耆,耆叟,。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耆,老也。——《说文》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日本称还本卦(本卦还り),古代以干支纪年,60年后又回到了出生时的干支。还有还暦,华甲,下寿,杖突等。问题四: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耳顺是什么意思?花甲是什么意思?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耽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花甲的来历:
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问题五:而立之年是什么意思 孔夫子曾经说过: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 七十而不逾矩。 意思很简单,15岁是读书年纪,那么30岁就要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了,讲的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要独立生活了。问题六: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
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