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损益表怎么看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1:07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1-24 14:21
我想知道损益表怎么看,请大家帮忙一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1-24 15:51
损益表1.主营业务收入就是你产品销售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就是产品销售成本
3.利润总额就是你的盈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1-24 16:47

1.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它基本上代表着整个企业的营业规模,是企业业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来源。营业收入包括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和非主要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入总额,会计核算上分别称之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意味着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也是企业财富和所有者权益增长的基础。

2. 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反映企业在主要经营活动以及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在会计核算中主要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营业成本不同于其他费用,它是直接依附于相关产品或劳务的、被对象化了的成本费用。比如,对于工商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成本通常就是售出的库存商品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相配比,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通常所谓的毛利额,它基本上代表着企业所从事的商品和劳务的盈利水平。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在本期经营活动中应负担的流转税费,比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营业税金及附加费用的高低和企业商品流转额或劳务供应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也体现了企业对于社会的一种义务。

4.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用来核算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了销售而专门设立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销售费用的具体项目包括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例如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出借包装物等周转材料的成本消耗以及委托代销费用等;也包括为了促销商品而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展览费、经营租赁费、售后服务费、产品质量保证损失等;还包括专设销售机构(含销售公司、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经营费用,如相关职工薪酬、业务经费、销售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等。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如果管理费用不多,也可以将相关内容并入销售费用中核算和反映。

  5.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反映企业为组织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内容庞杂,细目众多,几乎成了费用之“筐”,那些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费用一般都计入管理费用中。例如公司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公司董事会和总部各行政管理部门中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各种社会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等)、公司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相关税金(如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矿产资源补偿费、不予资本化的研发费用、技术转让费、排污费、业务招待费、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报经批准处理的存货盘亏毁损净损失等。

  6.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主要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利息收入冲减财务费用)、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收到的现金折扣冲减财务费用)。此外,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回租等如果是带有融资性质的活动,相关资金使用成本也应在一定期限内分配计入财务费用。值得注意的是,借款费用应当考虑资本化问题,只有非资本化的金额才计入财务费用。

  7.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用来反映企业因资产价值减损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为了体现资产真正的价值,并且本着谨慎性原则,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原则上都应当估计减值损失并加以确认和计量,只不过使用的具体准则不尽相同。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减值损失在未来期间价值回升的时候都可以转回。例如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相关资产价值恢复的时候,可以在原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而诸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商誉等大部分非流动资产,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以后不得转回。

  8.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用来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会计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通常都是一些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的资产,企业一般会采取盯市管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公允价值下降造成的变动损益和上述资产减值损失混为一谈。资产减值损失往往表现为公允价值下降,但该下降通常是大幅度的、短期内难以恢复或者挽回的价值减损。

  9.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反映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者损失。在会计上,确认投资收益的事项主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应收股利收入;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因被投资方净利润(或亏损)而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份额;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持有者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前获得的应收股利或者应收利息收入;上述资产或负债的出售或处置损益等。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在取得时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相关交易费用也计入投资收益(冲减投资收益)。

  10.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损失)。会计上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的项目主要有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盘盈利得、接受外来捐赠利得等;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的项目主要有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非常支出、罚没支出、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损失等。提请注意,与营业活动的收入和费用不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不存在对应或配比关系,某种事项的发生可能有收入而不需要为此付出什么,同样,有些事项的发生仅仅有“付出”而不会得到什么“回报”。因此,这类事项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做一些特殊处理,比如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

  11.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反映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由于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分离,会计上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税法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并不相同。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核算采用国际标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金额大小不仅受到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的影响,而且还包括预期以后期间可能应缴纳(或者可抵扣)项目的影响金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贯彻了“全面收益”观念,并与会计上核算的本期利润总额(而不是“合法”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一定配比关系,从而更具有合理性。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间的差异乘以适用税率,直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所得税费用依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期末、期初差额加以确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各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有时候还要考虑没有在报表上列示的项目),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3)比较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期初余额,计算其增减变动的差额,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4)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确定为当期所得税费用;(5)根据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计算确定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

  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12.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当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中,每一普通股所能享有(或应负担)的金额。利润表上分别以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列示。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基本指标,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指标之一。正是基于每股收益在广大投资者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均制定有“每股收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及处于申请上市过程中的企业计算和披露“每股收益”信息。这也是会计上唯一的一个财务比率指标受到如此“厚待”而被予以了专门规范。而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每股收益指标是备受投资者关注同时又容易引起争议和误解的一个指标。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关于每股收益尤其是复杂资本结构下每股收益的核算口径并不统一,诸如“基本每股收益”、“主要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等,不仅叫法不一、名目较多,而且各有各的解法,同时还具有“国际”差异。人们往往仅凭着自己的感性对该指标加以理解和应用,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稀释每股收益的稀释性(摊薄)原理的诠释,有的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停留在似是而非的认识上。譬如,公司承诺回购其股份,表面上看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应该减少,而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普通股股数(即计算公式的分母)为什么反而增加?存在多种潜在普通股时,准则提出“按照其稀释程度”排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而且,在指标计算过程中果真是按照准则所谓的“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没有对每股收益稀释性原理的准确理解,是很难把握每股收益核算的真正用意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