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10:58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4-06 23:34
为什么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4-07 00:33
因为它进化不彻底,它是甲壳纲的,就是螃蟹虾那些东西。它是用鳃呼吸
它不能完全的离开水,只是适应了陆地生活,所以要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住,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它不能完全的离开水,只是适应了陆地生活,所以要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住,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4-07 03:07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它们身体大多长卵形,背腹扁平,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咀嚼式;为甲壳动物中惟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分布到海拔4 700米的高地。鼠妇种类较多,第一触角短小、后七对胸肢变成步足,特别是腹肢的呼吸等都是对陆地生活适应的结果。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物的场所,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陆上生活。鼠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动物,此实验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从而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尝试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学会正确表达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本实验从准备到实施周期比较长,特别是在收集和用鼠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涉及对鼠妇的保管和饲养,下面将自己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对鼠妇的保护和饲养做一介绍。
1.收集。
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教师告诉学生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提醒学生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2.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验室使用的1 000毫升的塑料烧杯(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每隔2~3天换一次土。
每个容器(1 000毫升烧杯)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在烧杯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3.食物。
因鼠妇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喜欢吃腐烂的植物等。将白菜叶或其他青菜的叶片洗干净后,整片对折放入容器内的土壤上。由于鼠妇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所以常见鼠妇钻、伏在折叠的菜叶下面取食。1~2天后,可见到菜叶上有取食后留下的若干小洞。2~3天后,换上新的菜叶。
4.温度。
鼠妇在20~25 ℃之间生活较正常。若是在冬季或温度低于20 ℃时,要将盛有鼠妇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旁边。经常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5.注意事项。
(1)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清点鼠妇数量,以防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因干燥而死。
(2)在实验室或家庭中放置鼠妇时,要防止容器周围其他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去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个体较小而丢掉。
(4)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
(5)若在比较冷的环境中准备实验,可在盛有鼠妇的容器旁边或下面,放置暖水袋或盛有60~70 ℃热水的矿泉水瓶。
鼠妇保管和饲养较好,可以为学生开展连续性探究活动提供较好的帮助。在完成教材要求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性学习后,可利用此材料进行“进一步探究”,如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还可以“探究鼠妇的食性”,“学会观察小动物的外部形态”等。通过多侧面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的智力,巩固初步掌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要抓住本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契机,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过程,一步步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走进以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共同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坚持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集中精力,充分准备,精耕细作,扎扎实实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收集。
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教师告诉学生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提醒学生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2.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验室使用的1 000毫升的塑料烧杯(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每隔2~3天换一次土。
每个容器(1 000毫升烧杯)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在烧杯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3.食物。
因鼠妇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喜欢吃腐烂的植物等。将白菜叶或其他青菜的叶片洗干净后,整片对折放入容器内的土壤上。由于鼠妇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所以常见鼠妇钻、伏在折叠的菜叶下面取食。1~2天后,可见到菜叶上有取食后留下的若干小洞。2~3天后,换上新的菜叶。
4.温度。
鼠妇在20~25 ℃之间生活较正常。若是在冬季或温度低于20 ℃时,要将盛有鼠妇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旁边。经常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5.注意事项。
(1)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清点鼠妇数量,以防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因干燥而死。
(2)在实验室或家庭中放置鼠妇时,要防止容器周围其他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去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个体较小而丢掉。
(4)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
(5)若在比较冷的环境中准备实验,可在盛有鼠妇的容器旁边或下面,放置暖水袋或盛有60~70 ℃热水的矿泉水瓶。
鼠妇保管和饲养较好,可以为学生开展连续性探究活动提供较好的帮助。在完成教材要求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性学习后,可利用此材料进行“进一步探究”,如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还可以“探究鼠妇的食性”,“学会观察小动物的外部形态”等。通过多侧面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的智力,巩固初步掌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要抓住本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契机,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过程,一步步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走进以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共同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坚持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集中精力,充分准备,精耕细作,扎扎实实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 2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4-07 02:20
因为它们无法完全适应陆地
- 3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4-07 01:43
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等足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瓜子形,长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不属于昆虫。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所以鼠妇居住在潮湿的地方。
- 4楼网友:鸽屿
- 2021-04-07 01:26
鼠妇是甲壳纲里面唯一一种生活在真正意义陆地上的动物
但是他还不能完全脱离水
于是只能在阴暗 潮湿的地方生活 以保持体内水分
这是进化不彻底的现象 也是远古祖先生活习性的延续
也叫做潮虫
但是他还不能完全脱离水
于是只能在阴暗 潮湿的地方生活 以保持体内水分
这是进化不彻底的现象 也是远古祖先生活习性的延续
也叫做潮虫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