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和修女有什么不一样?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19:33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4-28 10:15
尼姑和修女有什么不一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4-28 11:12
尼姑 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尼姑(Buddhist nun)佛教称谓。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
可参考以下关于比丘尼的解释:
比丘尼(梵bhiks!uni^,巴bhikkhuni^,藏dge-slon%-ma)
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
依《大爱道比丘尼经》所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在我国,依《比丘尼传》卷一所述,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在日本,司马达等之女善信等人从高丽僧惠便出家,后至百济受具足戒,是其滥觞。
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灭后、部派分裂以前,教诫极严。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后,对比丘尼较为放宽。然而,因相传女人障重,故戒条亦多,依《四分律》所载,比丘须守二五0戒,比丘尼则须守三四八戒。
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学行精恳,开览经法,深义入神’(卷一),慧果‘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慧耀甚且烧身以供养三宝(卷三),凡此皆足令人钦仰。
古代世俗女子虽有读书识字者,然真能登台讲说者则极少见。《比丘尼传》书中所载之比丘尼,则颇有能登台讲解经律、著书立说者。晋穆帝时,妙相‘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齐武帝时,昙彻‘才堪机务,尤能讲说。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卷三)。智胜研读律藏,‘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卷三)。由此诸例,可以窥见比丘尼在我国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
至于二十世纪的后半阶段,比丘尼也是台湾佛教的中坚分子。不唯人数远较比丘为多,且颇多能独当一面,弘法利生者。如证严创办慈济功德会,兴办大型医院及大学,其弘法事业规模之大,为前此之台湾所未有。恒清为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学博士,身任台大哲学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对台湾佛教高等教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其他方面之杰出比丘尼,在台湾亦为数甚多。种种迹像皆显示出,在现代台湾佛教僧团里,比丘尼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五分律》卷二十九;《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智度论》卷十三;《杂阿含经》卷二十四;《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撰集百缘经》卷八;《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奎马女修士撰·赖显邦译《佛陀时代的女众》(《谛观》杂志第五十九期);平川彰《原始佛教の研究》。
修女 修女是天主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甫进行传教。在中国,修女有时被称为"姆姆"。
修女是不能结婚的!她们必须是要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然后先写申请书交到初学院,经过面试。在初学院上6年,在次期间每年都会发一年愿。6年后发永愿。(因为从女生生理和心里上考虑,修女会有一年愿。神父没有,他们在修道院学习6年后就可以圣神父)。三愿为神贫、贞洁、服从。她们之间就互称‘某修女’,早先的老修女,也会被称为‘老姑奶奶’。她们过着集体生活,也会去社会上工作,但工资会交给修道院!
其中修女中对世人影响最大是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她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德兰修女於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著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色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著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十二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这本书记叙述的是十二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算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十二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作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作些甚么奉献呢?」随著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阿格蕾丝十八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的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著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了近二个月的航行,轮船终於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著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於到达东海岸边上的阿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仿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她於一九九七年死亡。
可参考以下关于比丘尼的解释:
比丘尼(梵bhiks!uni^,巴bhikkhuni^,藏dge-slon%-ma)
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
依《大爱道比丘尼经》所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在我国,依《比丘尼传》卷一所述,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在日本,司马达等之女善信等人从高丽僧惠便出家,后至百济受具足戒,是其滥觞。
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灭后、部派分裂以前,教诫极严。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后,对比丘尼较为放宽。然而,因相传女人障重,故戒条亦多,依《四分律》所载,比丘须守二五0戒,比丘尼则须守三四八戒。
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学行精恳,开览经法,深义入神’(卷一),慧果‘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慧耀甚且烧身以供养三宝(卷三),凡此皆足令人钦仰。
古代世俗女子虽有读书识字者,然真能登台讲说者则极少见。《比丘尼传》书中所载之比丘尼,则颇有能登台讲解经律、著书立说者。晋穆帝时,妙相‘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齐武帝时,昙彻‘才堪机务,尤能讲说。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卷三)。智胜研读律藏,‘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卷三)。由此诸例,可以窥见比丘尼在我国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
至于二十世纪的后半阶段,比丘尼也是台湾佛教的中坚分子。不唯人数远较比丘为多,且颇多能独当一面,弘法利生者。如证严创办慈济功德会,兴办大型医院及大学,其弘法事业规模之大,为前此之台湾所未有。恒清为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学博士,身任台大哲学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对台湾佛教高等教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其他方面之杰出比丘尼,在台湾亦为数甚多。种种迹像皆显示出,在现代台湾佛教僧团里,比丘尼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 《五分律》卷二十九;《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智度论》卷十三;《杂阿含经》卷二十四;《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撰集百缘经》卷八;《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五;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奎马女修士撰·赖显邦译《佛陀时代的女众》(《谛观》杂志第五十九期);平川彰《原始佛教の研究》。
修女 修女是天主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甫进行传教。在中国,修女有时被称为"姆姆"。
修女是不能结婚的!她们必须是要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然后先写申请书交到初学院,经过面试。在初学院上6年,在次期间每年都会发一年愿。6年后发永愿。(因为从女生生理和心里上考虑,修女会有一年愿。神父没有,他们在修道院学习6年后就可以圣神父)。三愿为神贫、贞洁、服从。她们之间就互称‘某修女’,早先的老修女,也会被称为‘老姑奶奶’。她们过着集体生活,也会去社会上工作,但工资会交给修道院!
其中修女中对世人影响最大是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她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德兰修女於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著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色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著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十二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这本书记叙述的是十二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算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十二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作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作些甚么奉献呢?」随著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阿格蕾丝十八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的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著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了近二个月的航行,轮船终於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著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於到达东海岸边上的阿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仿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她於一九九七年死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4-28 15:57
你想当哪个.....
- 2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4-28 15:38
尼姑是佛教的三宝。
- 3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4-28 14:10
信仰不同
- 4楼网友:执傲
- 2021-04-28 12:41
应该是信的方面不一样吧
- 5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4-28 11:22
修女信奉基督教或者天主教,而尼姑信奉佛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