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作的文章吗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7:27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2-05 07:09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作的文章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2-05 08:12
《白氏草堂记》
释文: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檀树,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北据层岩,积石嵌空,奇花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知其名,四时一色。

刘秋生
清代中叶,书家如林,书法、篆刻兼擅者亦比比皆是,其中以独特风貌享誉后世的,当首推乾嘉年间的邓石如。邓石如的书法,篆、隶、真、草之中,最受人们称道的是篆书。他的篆书吸取汉碑篆额和唐代李阳冰《三坟记》等篆字的体势笔意,得朴厚沉雄之韵,一改宋、明时期篆书的刻板、拘谨之风。
《白氏草堂记》,邓石如62岁时所书(其谢世前一年写成),弥足珍贵,是其晚年篆书的代表作之一。纵观该帖,既充盈着浓浓古气,又漾溢起层层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力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韵味醇厚。此帖篆字结体开合自如,收放随意,合处、收处紧实,如月照密林;开处、放处疏朗,似走马平川。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似“各自为政”,却互有关照,彼此呼应。邓石如妙于以曲取直,此帖的竖线结构中,曲笔居多,弯曲的角度、大小各有不同,充分表现出“邓派”篆书所独有的结体风貌。
在用笔上,《白氏草堂记》可作为“邓派”篆书笔意的代表。篆书用笔一般多遒劲坚挺,如绘画中的“高古游丝描”。而邓石如在书写此帖时,保留了遒劲坚挺的笔法,追求有厚度、力度和深度的笔意:线条中端收敛坚实,两旁铺开,略带枯涩,厚重之感溢然纸上;行笔凝炼,转折处或顺笔借势而入,或逆笔反转迂回,使两线交接显得灵动而赋于动感,让笔锋力量更加集中而产生力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更见邓体篆书的深度。邓石如不愧是杰出的篆刻家,在书写时自然流露出刀法趣味。此帖的字,边缘处细如绒毛,粗如锯齿,这些刀趣的运用恰到好处。另外,《白氏草堂记》的末尾落款作行书,字体飘逸而不失浑朴气息,与正文篆书置于一处,各臻其妙,相映成辉。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取其谐音,因号完白山人,又号笈游道人。开“皖派”风气之先河,世有“邓派”之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