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里装满了虫子。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云雀认为得到虫子的简单方法最后被证实,那是一种更加艰难的办法。
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寻找了多次的便捷之路,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坎坷
以这个为话题写一篇!
非吾所有,一毫莫取
流传于君士坦丁堡的寓言深刻地告诉人们贪欲是如何使事物幻灭的,据说,当地猎人会在秋季寻一个岔路口,分放腌渍猪肉于两地,经过的鬣狗会为叼食哪份而犹豫不决,最终在烦燥中将自己撕裂,成全守株待兔的猎人。
如那只云雀,古往今来,无数人因贪欲将自己引向毁灭,究竟是否有人幸免?
犹记得去年暑假,我漫步西湖江畔,独想苏轼。
元佑四年他贬谪杭州,元佑四年的杭州,是苏轼的杭州。
鸿声乍起,夕阳渐去,这江涛的褶皱里,藏着那个失落的苏轼,那时的他一定伫立江畔,内心翻滚的思绪如被江风撩起的衣襟;为何我一生清廉,却一再被贬,朝堂昏庸负我,我如何面对它?也许也闪过一丝杂念,他竭忠尽智,却报国无门,此前几任官员,鱼肉百姓,却落个逍遥自在,扬长而去,望着这富庶的鱼米之乡,他的内心是否也有一丝贪欲爬上心头?
鸥鹭惊起,拉回我的丝绪,我不知东坡如何将贪婪掩埋心底,我只看到,元佑四年,他发动厢军千余人,连夜开挖,将盐桥芽山两河加宽八尺,上受西湖碧波,下引江河清流,使两岸恢复了“翠微掩映外,处处水潺潺”的一派景象。
别人香车宝马而来,腰缠万贯而去,而他,来时一枝竹杖,脚下芒鞋,去时却留苏堤恩泽后世百姓。
这就是苏轼!
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苏轼;那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更是那个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苏轼!
那个伫立江畔,心生杂念的苏轼就让他随风逝去吧,历史留下的,是他为百姓的日夜操劳,是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人生哲学。
在桃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素琴而长吟,明月下,是他,拒绝内心升腾的贪欲,从而守住了历史的期望。
徐吟着,走出历史的风雨,从他决定拒绝的那一刻,注定后世的仰望。
[点评]
本文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贪欲”这一主题,通过合理的想象,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以浓烈的抒情语言展示了苏轼因拒绝了贪欲而获得了内心的坦荡与豁达。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