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国为什么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答案:5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8:10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12-23 22:43
我国为什么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12-24 00:01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机遇是我国奋斗了好几代人,探索了一百多年才得来的发展机遇,这次凭借着共和国的万众一心,必须抓住机遇实现全面工业化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但我国长期是农业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成功先例可以参考,又加之底子薄,人口众多,国内和国际环境千变万化,可以预见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我国必须积极应对挑战。
从近代起,我国有过几次历史发展的机遇,洋务运动算是一次机遇,当时国内和国际环境都有利于中国走向工业化道路,但是随着清廷保守派势力的顽固不化,最后随着甲午战争的战败而终止;民国时期也有两次发展机遇,一次是在南北和谈之后,一次是在国共北伐之后,这两次又同样是被日本武力打断。最后我国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来取得了民族独立,并且禁锢住了东边的恶邻,独立自主的共和国迎来第四次发展机遇。目前的国际环境大体和平,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有比较安宁的国际环境来追赶老牌工业强国。
但是同时我国发展道路上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受教育程度低,在工业化方面严重缺乏教育和人才;
其次,我国是农业国,缺乏资本来发展工业。纵观世界老牌工业国,无一不是依靠掠夺他国来完成资本积累的,美英法德日,无一例外。作为工业后起国,没有可能走依靠掠夺来完成资本积累的老路,所以我国只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但是这给环境造成了相当的负担。
再次,老牌工业国会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对新兴工业国进行打压,并且垄断高新技术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我国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独立自主来发展,可以想见这是一条艰难又不得不走的路。
历史上任何一个成功崛起的大国,都是抓住了特定的历史机遇,并且成功突破了各种挑战而实现崛起的;比如15世纪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被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与东方贸易的陆路而不得不探索神秘的大海;又如德国的崛起,也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德意志的一统,以科教兴国的战略,借助于工业革命来实现崛起。
我国是大国,不能像中东国家一样依靠原油富裕,也不能像中欧袖珍国一样依靠旅游致富。我国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和平机遇,从基础工业做起,从低端技术开始积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民族复兴,使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再一次照耀世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12-24 04:29
  中国加入wto的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标志性事件。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环境,有必要采取长远的发展策略应对未来的挑战。    加快建立“三控型”民族企业集团,以应对“海外兵团”的涌入,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所谓“三控”,就是控股(资本)、控牌(品牌)和控技(技术),只有实行“三控”的企业才是较完全的民族经济。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经济安全愈发显得重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在于民族产业的安全。而民族产业的具体判别标准可以从资本、品牌和技术等多层面加以设定。过去,产生经济奇迹的日韩等国家,其实行开放的重点是“走出去”,而非国内互相攀比地一味主动拉进具有“挤出效应”的外资。如果真正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就不能满足于传统粗放式开放格局,而应迅速推行“走出去”   为主的开放模式,产生高效优质的开发效益。其微观基础是“三控型”民族企业集团。   争取对半式双赢,以求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利益均沾我们不能仅仅强调与国际“接轨”,不能只是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模式和规则走,而要参与制定全球化运行的规则,积极谋求本国的利益。我们旗帜鲜明的主张应是对半式双赢,即要努力争取获得同等比例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己滑落到很可能来临的新一轮的“中心—边缘”世界格局的边缘。在全球化的制度形成中,我们要关注制度的定位,要关注本国获得的利益份额。   尽快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以为本国企业争取好的竞争环境一般来说,各个主权国家为了民族的利益,都对民族产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对所谓的幼稚产业尤其如此。但长期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能较大地吸收外来资本,反而对外资实行一种较国内资本更有利、更优惠的政策,即“超国民待遇”。迄今为止,中国仍在对外资实行这种“超国民待遇”。结果,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的存在,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引起不平等竞争,反而恶化了市场环境,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假合资和被迫合资的现象。   加大科教投入,创造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一直停留在农产品(相关,行情)和纺织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面,而且有越来越下降的趋势。贸易状况同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教在提高知识资源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中国目前科教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迫切要求把握时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试图主动让出国内教育市场来搞强中国科教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并不合乎日韩等新兴国家的普遍经验,当前亟须避免。 
  • 2楼网友:鱼芗
  • 2021-12-24 02:59
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机遇。就拿美国来说,美国是发展国家,事实上美国就是做那里等待中国发展啥也不做,中国还得追20十年时间才能和美国持平。
  • 3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12-24 02:37
因为我国要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国际地位的上升时由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一个国家只有独立自主、强大起来了,别人才会把你放在眼里,像中国在清末和新中国新中国建立之初,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欺负侵略中国,那是中国处在任人宰割的地位,所以在遇到挑战是我国积极地应对,同时,抓住一切能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机会。
  • 4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12-24 01:34
历史书上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