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单选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8 01:04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1-17 06:00
历史单选
最佳答案
暂无最佳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1-17 08:29
邸店
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柜坊
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飞钱
亦称为便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汇票,是唐宪宗时代产生的一种汇兑制度
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
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柜坊
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飞钱
亦称为便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汇票,是唐宪宗时代产生的一种汇兑制度
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
- 2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17 08:14
邸店
唐初以后﹐邸店除堆放货物外﹐也兼住商客。商客带着货物住进邸店后﹐邸店主人与牙人为商客作中间人﹐将货物卖出﹐或再购买货物。这样邸店又发展为客商交易的场所﹐具有仓库﹑旅舍﹑商店多种性质。邸店收取邸值(栈租)。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亦称“邸舍”﹑“邸阁”﹑“邸肆”﹑“邸铺”、“塌坊”﹑“塌房”。
柜坊
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跟现在的银行要付给存款人利息不同,而柜坊则不仅不付息,存放者还要向柜坊缴纳租金。但柜坊的存在使得原来长安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
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坊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街市,市中店铺。本义为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唐元典》记载“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
唐初以后﹐邸店除堆放货物外﹐也兼住商客。商客带着货物住进邸店后﹐邸店主人与牙人为商客作中间人﹐将货物卖出﹐或再购买货物。这样邸店又发展为客商交易的场所﹐具有仓库﹑旅舍﹑商店多种性质。邸店收取邸值(栈租)。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亦称“邸舍”﹑“邸阁”﹑“邸肆”﹑“邸铺”、“塌坊”﹑“塌房”。
柜坊
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跟现在的银行要付给存款人利息不同,而柜坊则不仅不付息,存放者还要向柜坊缴纳租金。但柜坊的存在使得原来长安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
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坊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街市,市中店铺。本义为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唐元典》记载“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
- 3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1-17 07:25
柜坊
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在唐朝。唐宣宗时期(公元847~858年),有“金银行”出现。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后来出现了钱庄,最后是票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因货币的兑换而产生的一种信用机构.票号是清代出现的一种以汇兑为主营的金融机构,由山西商人创办经营。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使中国社会渐渐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强大的外国金融势力控制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左右着资金的吞吐,汇率的涨落和金银的出入,使得清末金融风潮不断。再加上钱庄、票号本身也存在着不少弱点,且对外商银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导致其抗风险能力的削弱,由此钱庄、票号便退出了历史舞台。钱庄、票号,与银行的相同点是:都属于金融机构,不同点是:钱庄、票号,是我国的前期金融象征,规模较少,势力薄弱;银行,是后期从国外传入的事物,逐渐取代了“钱庄、票号”,而成为新时期的金融力量,逐渐至今发展着!
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在唐朝。唐宣宗时期(公元847~858年),有“金银行”出现。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后来出现了钱庄,最后是票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因货币的兑换而产生的一种信用机构.票号是清代出现的一种以汇兑为主营的金融机构,由山西商人创办经营。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使中国社会渐渐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强大的外国金融势力控制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左右着资金的吞吐,汇率的涨落和金银的出入,使得清末金融风潮不断。再加上钱庄、票号本身也存在着不少弱点,且对外商银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导致其抗风险能力的削弱,由此钱庄、票号便退出了历史舞台。钱庄、票号,与银行的相同点是:都属于金融机构,不同点是:钱庄、票号,是我国的前期金融象征,规模较少,势力薄弱;银行,是后期从国外传入的事物,逐渐取代了“钱庄、票号”,而成为新时期的金融力量,逐渐至今发展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