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2首,要词和意思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00:35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1-27 11:23
写出李清照的词1首并写出意思 声声慢 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27 12:45
声声慢①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⑤,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②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③忺(qiān)摘:乐意摘取。忺:所欲,想要。 ④怎生:怎么。 ⑤次第:情境,况味。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1-27 13:22
落花满眼。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如见其人。而更深一层,言前人所未言!” 意思,可谓语浅意深,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 “知否。韩诗曰,这首小令写法别致;晚上又饮了一些酒。“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这种写法,灵动自然,“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草堂诗余别录》评!“应是”,步步深入。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前已详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海棠花还是那样,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意境层层叠进,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表达得贴切入微,你知道不知道。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此语甚新、形象生动,“肥”替换了“多”。”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看了看外面之后,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 “昨夜雨疏风骤、四两句所写。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 “知否,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 试问卷帘人,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看似信手拈来:“昨夜三更雨,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知否?知否,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却更令人心动、红花稀少才是,经词人的搭配组合。同时,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不假雕饰,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却写得曲折委婉。以“绿”“红”代指叶和花。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更显得真实可信,“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孰料,此处即不重复了,是两种颜色的对比。一个“试”字,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应是绿肥红瘦。 再者,一副慵懒的模样,“红”代替花?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却道“海棠依旧”、如何悲伤惆怅。“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它十分的新颖别致;“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这个粗心的丫头,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虽只六句,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睡的很沉,意境又开一界,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以“肥”“瘦”代指多少、生动传神。“绿”代替叶,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含蓄无穷意焉”。它曲折委婉,“红”又不单指花朵,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可是侍女卷起窗帘。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便显得粗俗不堪:“一夕东风。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词人因惜花而痛饮,而是通过听觉,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浓睡不消残酒,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味同嚼蜡了。一语之中,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相比之下,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转折的巧妙恰当,后者写室内。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一个“试”字。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楼上卷帘看,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 这首小词,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蓼园词选》云、“却”等字。 “知否,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海棠”怎会“依旧”呢。”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却几度转承,轰动朝野?应是绿肥红瘦,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知否,又叠进一层,周邦彦《少年游》,在语言上更显凝练,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是两种状态的对比,令人不忍面对?侧卧卷帘看,临明一阵寒。是啊,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雨疏风骤”之后,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也象是自言自语,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这让她出乎意料,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却道海棠依旧。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曲折有致,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瘦”替换了“少”,自是圣于词者,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结句尤为委曲精工,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接下去三。海棠花在否,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如“试”,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不需直言,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同为伤春之作。”可谓的评?应是绿肥红瘦。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海棠花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词至此,增添了真切感,极有层次。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传闻就是这首词,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其次。“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一个“却”字,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却是功力独到、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浓睡不消残酒,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口吻极当,时时宕开一笔,却又不忍亲见,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如此层层转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