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曾做姓氏时怎么读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13:40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3-09 04:48
曾做姓氏时怎么读,是念真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3-09 05:05
◎ 曾 zēng
(1) 姓

曾(Zēng)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曾参,俗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一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村)。生于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校)的主张。《大戴礼记》对其言行记载甚详,相传《大学》一书是他所著,后世尊为“宗圣”。目前曾姓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宗圣公曾参是武城曾氏的开派祖先。曾参字子舆,巫的五世孙,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营养。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03-09 07:43
zeng一声
  • 2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09 07:22
是的 曾 zēng (1)间(あいだ)に2代(だい)おいた血縁関系(けつえんかんけい)。 (2)姓。
  • 3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3-09 07:12
zēng 具体介绍: 拼音及释义: [ zēng ]  1、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古同“增”,增加。  3.竟,简直,还(hái):“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姓。 [ céng ]  1、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古同“层”,重(chǒng)。 组词:多曾、曾玄、曾曲、曾折、曾茧、曾挠、曾波、曾飙、曾飔 造句: 1、曾经,她也如此渴望踏入这个门。 2、小曾孙今年到了上学的年龄了。
  • 4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3-09 06:19
是的, 曾(Zēng)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曾参,俗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一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村)。生于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校)的主张。《大戴礼记》对其言行记载甚详,相传《大学》一书是他所著,后世尊为“宗圣”。目前曾姓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宗圣公曾参是武城曾氏的开派祖先。曾参字子舆,巫的五世孙,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营养。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