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口地质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7:07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3-01 09:24
谁有甘甘肃河口地质的资料啊,有急用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3-01 09:57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负责与国家地质调查局进行联系,立项论证,承担并组织实施国家安排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任务,并始终将遥感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
一、对全省42景TM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数字镶嵌、几何校正、模拟真彩色合成,标注了经纬度、主要地理要素,其精度为1:25万。完成了兰州地区12景SPOT、TM1:3万卫星影像图及兰州市区SPOT1:3万卫星影像图。上述图像景像清晰、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饱和度高,能够满足甘肃省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需要。
承担了甘肃省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12个二、三级课题,我院愿与省内外各级单位协作,共同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一)各二、三级课题遥感解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河西走廊荒漠化课题解译中,图像对沙漠、荒漠化、盐渍化及其它各类地体较易辨别,特别结合八十年代TM图像对民勤绿洲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解译发现,近十几年内当地农民乱开乱垦破坏草场是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之一。玛曲草场出现荒漠化主要是超载放牧的恶果。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林业资源遭到极大破坏,基岩(耕地)裸露区成片增加。
(二)1:25万酒泉幅、昌马幅遥感地质调查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1:25万遥感地质调查(大调查)具有省时、周期短、效率高、可信度高。在通行条件差,地质工作空白区填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斯密斯地层的填图精度可达到组;对非斯密斯地层岩组、构造岩、混杂岩、俯冲杂岩、蛇绿混杂岩等均有较好填图性;对侵入岩是同源岩浆或混浆演化均基本按客观实际识别到侵入体、单元,并归并序列或超单元。对调查区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有独特的效果。
二、遥感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部署的“十五”有限目标
(一)前言
利用航空像片进行区调在甘肃始于五十年代末,成熟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以后我们已经利用大比例尺彩色航片和MSS、TM多波段卫星图像(多功能处理)进行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出版8幅1:5万图幅,成矿预测、水文地质调查、跨领域多学科的遥感综合编图。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在遥感应用领域已跨入全国先进省份之列。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及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年代里,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更加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更应该有所建树,有所创新,以期达到遥感应用领域的高水平。
(二)“十五”遥感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有限目标(建议)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五”规划精神和要求,结合甘肃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遥感技术更应该在水资源、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评价诸领域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此建议:
1、完成1:25万张掖幅、高台幅、天仓幅等三幅生态-地学大剖面图幅,以黑河源头→张掖绿洲→天仓荒漠区的黑河流域生态―地学大调查。
2、1:25万金昌幅,频临民勤绿洲和龙首山白家咀子铜镍矿区,生态和地质尤为重要。
(三)项目设置
1、1:25万张掖幅、高台幅、天仓幅三幅是黑河流域生态―地学大剖面。从祁连山区黑河的源头(冰川、连续积雪带)、植被垂直分带、地表水(冰雪融水、大气降雨)通过裂隙汇入河流,出山后进入张掖绿洲成为河西高效农业区,再向北进入天仓后逐步没入巴丹吉林沙漠西缘,流入额济纳旗。从高台以北荒漠化趋势严重。通过遥感地质调查,查明本区资源环境状况、地质灾害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提出国土整治的措施,兼顾本区地质调查。
2、1:25万金昌幅,它包括了白家咀子铜镍矿所在地的龙首山区(部分北大山区),进一步查明区域基础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包括了民勤绿洲的一部分。民勤地处腾格里沙漠西缘,生态环境十分严峻。通过1:25万遥感地质调查,重点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提出国土整治的措施。
三、遥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
本省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中使用遥感技术已有近20年历史,取得了较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将遥感技术运用矿产资源勘查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我院已制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十五”规划,根据该计划的总体部署,并从遥感技术本身特点出发,提出以下设想。
(一) 主要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
主要技术路线:概略解译-野外初步验证-详细解译-矿产地质勘查-深化解译、提交成果。
主要技术方法:依据遥感图像上色调、形态、纹理及相关信息,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为辅,必要的多功能处理提取有关信息,进而强化解译。
地质矿产解译应按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程序进行。
(二)遥感图像
基础图像为TM543、TM743、TM741模拟真彩色或假彩色合成图像。充分收集航天图像(SPOT、SAR、SIR)、航空图像(黑白航片、自然彩色航片和彩红外航片)。以一种图像为主,多时相、多片种相结合使用,以相互补充,深化解译和认识。卫片比例尺以1:5万~1:10万为宜。
(三)多功能增强处理
有的信息在基础图像上显示隐晦,或无显示,需进行多功能增强处理,以便提取。主要方法如下:
1、断裂构造信息增强处理
(1)滤波:定向滤波、全方位滤波
(2)比值合成:TM7/4、5/4、5,TM5/4、5、7/4,TM5/6、3/4、4/5(RGB)。
(3)多方法综合使用:TM7/4、5/4、5合成+局部增强+动态反差变换,并进行空间滤波;TM543合成+比例扩展+卷积处理+跟踪球变换。
2、蚀变信息增强处理
(1) TM2(R)、TM3(G)和PCA(TM5/7、4/3)的PC2(B)合成,形成彩色异常图像。
(2) TM5/1+7/1+3/4或TM5/1+3/4+7/4所形成的图像进行比例拉伸,图像上的高亮度值区则为矿化蚀变及植被毒害异常区。由于该黑白图像目视解译有一定难度,故对该图像还应进行FFT变换→高通滤波→IFT变换→选择模型区,确定矿化强度的临界值→彩色密度分割,获得彩色异常图像。
3、植被异常信息增强处理
TM1、2、3、4、5、7主成分分析,从6个主成分中,选择第一、二、三分量进行合成,拉伸后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植被异常信息假彩色合成图像。
上述关于植被毒害异常和植被异常两方法在植被茂盛或比较茂盛地区使用,即祁连山和西秦岭地区,如:大水-拉尔玛地区、九源-坪定地区、筏子坝-阳坝地区、鹿儿坝地区、枣子沟地区。
4、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用最小距离分类和判别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分类,用集群分类和自动识别进行非监督分类。
5、环形构造信息增强处理
TM7/6、6/5、5/4比值合成并去模糊处理,TM6/4、7/6、6/5比值合成并跟踪球变换。
6、岩浆岩信息增强处理
除前述TM543合成图像外,另外有TM7+6、5、3合成。
(四)遥感矿产勘查地区设置
遥感矿产勘查地区设置原则是紧密结合我院矿产勘查“十五”规划的地区、矿种,并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设置如下:
(1) 北山地区
四顶黑山、公婆泉、白山堂地区,研究地层岩性、侵入岩、构造和蚀变特征,侧重于其外围寻找斑岩型铜矿。南金山、金场沟、小西弓、新-老金厂、白墩子地区,在已知矿床外围从断裂构造、蚀变入手寻找蚀变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对北山地区过去资料认为属石英脉型金矿重新认识。
(2) 祁连山地区
砂岩型铜矿遥感图像上仔细解译含矿地层,尽可能搞清其沿走向延伸情况。对白银矿田区域构造特征、含矿地层展布、围岩蚀变特征等方面影像特征认真解译,并结合已有物、化探资料综合研究,以期在外围寻找可能成矿地段。以北部祁连西段为主进行遥感金矿应用研究,如寒山、鹰咀山、车路沟等地区,重点仍然是地层、侵入岩和线环构造、蚀变等。
(3) 西秦岭地区
以阳坝、筏子坝铜矿为典型矿床深入总结其影像特征,在外围寻找类似地段。1992年原甘肃省地矿局遥感地质中心运用遥感技术预测的两河靶区,后经野外检查发现有铜矿体,并且金有很好的显示。对本区除运用普遍使用的功能处理技术外,还应运用植被毒化和植被异常处理方法。
四、遥感水文地质勘查
遥感水文地质勘查过去本院涉及的较少,现提出以下设想:
(一) 水文地质信息提取
1、TM图像密度分割,密度线性增强,突出线性构造信息。
2、雷达图像模拟法精确校正和多项校正后,图像上亮区为地下水溢出带,次亮区为地下水浅埋带信息。
3、SIR-A.SAR图像在探测埋藏古河道方面有良好效果,SAR与TM图像融合处理后,对第四系成因类型和构造识别效果好。
4、TM6图像对水、热信息显示良好,有利于地热研究。
(二)研究地区
1、陇西地区,主要为解决人畜用水,次为农田灌溉用水,寻找裂隙水和潜水水源地。
2、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腾格里沙漠西缘地区寻找浅层地下水,为建造民勤绿洲防护林带提供水源。
3、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研究,为合理利用两种水资源提供依据。
五、实施步骤
1、2002年开测1:25万张掖幅、高台幅、天仓幅。2003年开测1:25万金昌幅。
2、2002年开始逐步进行遥感矿产勘查应用研究。地区安排:与本院矿产勘查“十五”规划基本协调一致。
3、2002年开始对水文地质进行遥感研究,2005年底完成。
4、2003年开始对1:25万区调填图遥感解译方法技术,提高地质填图水平和效果进行总结研究,2005年完成。
5、2004年开始对遥感信息处理与解译新方法技术,特别是提高寻找矿产资源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进行总结研究,2005年完成。
相关链接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负责与国家地质调查局进行联系,立项论证,承担并组织实施国家安排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任务,并始终将遥感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
一、对全省42景TM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数字镶嵌、几何校正、模拟真彩色合成,标注了经纬度、主要地理要素,其精度为1:25万。完成了兰州地区12景SPOT、TM1:3万卫星影像图及兰州市区SPOT1:3万卫星影像图。上述图像景像清晰、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饱和度高,能够满足甘肃省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需要。
承担了甘肃省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12个二、三级课题,我院愿与省内外各级单位协作,共同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一)各二、三级课题遥感解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河西走廊荒漠化课题解译中,图像对沙漠、荒漠化、盐渍化及其它各类地体较易辨别,特别结合八十年代TM图像对民勤绿洲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解译发现,近十几年内当地农民乱开乱垦破坏草场是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之一。玛曲草场出现荒漠化主要是超载放牧的恶果。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林业资源遭到极大破坏,基岩(耕地)裸露区成片增加。
(二)1:25万酒泉幅、昌马幅遥感地质调查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1:25万遥感地质调查(大调查)具有省时、周期短、效率高、可信度高。在通行条件差,地质工作空白区填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斯密斯地层的填图精度可达到组;对非斯密斯地层岩组、构造岩、混杂岩、俯冲杂岩、蛇绿混杂岩等均有较好填图性;对侵入岩是同源岩浆或混浆演化均基本按客观实际识别到侵入体、单元,并归并序列或超单元。对调查区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有独特的效果。
二、遥感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部署的“十五”有限目标
(一)前言
利用航空像片进行区调在甘肃始于五十年代末,成熟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以后我们已经利用大比例尺彩色航片和MSS、TM多波段卫星图像(多功能处理)进行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出版8幅1:5万图幅,成矿预测、水文地质调查、跨领域多学科的遥感综合编图。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在遥感应用领域已跨入全国先进省份之列。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及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年代里,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更加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更应该有所建树,有所创新,以期达到遥感应用领域的高水平。
(二)“十五”遥感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有限目标(建议)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五”规划精神和要求,结合甘肃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遥感技术更应该在水资源、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评价诸领域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此建议:
1、完成1:25万张掖幅、高台幅、天仓幅等三幅生态-地学大剖面图幅,以黑河源头→张掖绿洲→天仓荒漠区的黑河流域生态―地学大调查。
2、1:25万金昌幅,频临民勤绿洲和龙首山白家咀子铜镍矿区,生态和地质尤为重要。
(三)项目设置
1、1:25万张掖幅、高台幅、天仓幅三幅是黑河流域生态―地学大剖面。从祁连山区黑河的源头(冰川、连续积雪带)、植被垂直分带、地表水(冰雪融水、大气降雨)通过裂隙汇入河流,出山后进入张掖绿洲成为河西高效农业区,再向北进入天仓后逐步没入巴丹吉林沙漠西缘,流入额济纳旗。从高台以北荒漠化趋势严重。通过遥感地质调查,查明本区资源环境状况、地质灾害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提出国土整治的措施,兼顾本区地质调查。
2、1:25万金昌幅,它包括了白家咀子铜镍矿所在地的龙首山区(部分北大山区),进一步查明区域基础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包括了民勤绿洲的一部分。民勤地处腾格里沙漠西缘,生态环境十分严峻。通过1:25万遥感地质调查,重点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提出国土整治的措施。
三、遥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
本省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中使用遥感技术已有近20年历史,取得了较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将遥感技术运用矿产资源勘查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我院已制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十五”规划,根据该计划的总体部署,并从遥感技术本身特点出发,提出以下设想。
(一) 主要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
主要技术路线:概略解译-野外初步验证-详细解译-矿产地质勘查-深化解译、提交成果。
主要技术方法:依据遥感图像上色调、形态、纹理及相关信息,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为辅,必要的多功能处理提取有关信息,进而强化解译。
地质矿产解译应按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程序进行。
(二)遥感图像
基础图像为TM543、TM743、TM741模拟真彩色或假彩色合成图像。充分收集航天图像(SPOT、SAR、SIR)、航空图像(黑白航片、自然彩色航片和彩红外航片)。以一种图像为主,多时相、多片种相结合使用,以相互补充,深化解译和认识。卫片比例尺以1:5万~1:10万为宜。
(三)多功能增强处理
有的信息在基础图像上显示隐晦,或无显示,需进行多功能增强处理,以便提取。主要方法如下:
1、断裂构造信息增强处理
(1)滤波:定向滤波、全方位滤波
(2)比值合成:TM7/4、5/4、5,TM5/4、5、7/4,TM5/6、3/4、4/5(RGB)。
(3)多方法综合使用:TM7/4、5/4、5合成+局部增强+动态反差变换,并进行空间滤波;TM543合成+比例扩展+卷积处理+跟踪球变换。
2、蚀变信息增强处理
(1) TM2(R)、TM3(G)和PCA(TM5/7、4/3)的PC2(B)合成,形成彩色异常图像。
(2) TM5/1+7/1+3/4或TM5/1+3/4+7/4所形成的图像进行比例拉伸,图像上的高亮度值区则为矿化蚀变及植被毒害异常区。由于该黑白图像目视解译有一定难度,故对该图像还应进行FFT变换→高通滤波→IFT变换→选择模型区,确定矿化强度的临界值→彩色密度分割,获得彩色异常图像。
3、植被异常信息增强处理
TM1、2、3、4、5、7主成分分析,从6个主成分中,选择第一、二、三分量进行合成,拉伸后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植被异常信息假彩色合成图像。
上述关于植被毒害异常和植被异常两方法在植被茂盛或比较茂盛地区使用,即祁连山和西秦岭地区,如:大水-拉尔玛地区、九源-坪定地区、筏子坝-阳坝地区、鹿儿坝地区、枣子沟地区。
4、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用最小距离分类和判别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分类,用集群分类和自动识别进行非监督分类。
5、环形构造信息增强处理
TM7/6、6/5、5/4比值合成并去模糊处理,TM6/4、7/6、6/5比值合成并跟踪球变换。
6、岩浆岩信息增强处理
除前述TM543合成图像外,另外有TM7+6、5、3合成。
(四)遥感矿产勘查地区设置
遥感矿产勘查地区设置原则是紧密结合我院矿产勘查“十五”规划的地区、矿种,并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设置如下:
(1) 北山地区
四顶黑山、公婆泉、白山堂地区,研究地层岩性、侵入岩、构造和蚀变特征,侧重于其外围寻找斑岩型铜矿。南金山、金场沟、小西弓、新-老金厂、白墩子地区,在已知矿床外围从断裂构造、蚀变入手寻找蚀变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对北山地区过去资料认为属石英脉型金矿重新认识。
(2) 祁连山地区
砂岩型铜矿遥感图像上仔细解译含矿地层,尽可能搞清其沿走向延伸情况。对白银矿田区域构造特征、含矿地层展布、围岩蚀变特征等方面影像特征认真解译,并结合已有物、化探资料综合研究,以期在外围寻找可能成矿地段。以北部祁连西段为主进行遥感金矿应用研究,如寒山、鹰咀山、车路沟等地区,重点仍然是地层、侵入岩和线环构造、蚀变等。
(3) 西秦岭地区
以阳坝、筏子坝铜矿为典型矿床深入总结其影像特征,在外围寻找类似地段。1992年原甘肃省地矿局遥感地质中心运用遥感技术预测的两河靶区,后经野外检查发现有铜矿体,并且金有很好的显示。对本区除运用普遍使用的功能处理技术外,还应运用植被毒化和植被异常处理方法。
四、遥感水文地质勘查
遥感水文地质勘查过去本院涉及的较少,现提出以下设想:
(一) 水文地质信息提取
1、TM图像密度分割,密度线性增强,突出线性构造信息。
2、雷达图像模拟法精确校正和多项校正后,图像上亮区为地下水溢出带,次亮区为地下水浅埋带信息。
3、SIR-A.SAR图像在探测埋藏古河道方面有良好效果,SAR与TM图像融合处理后,对第四系成因类型和构造识别效果好。
4、TM6图像对水、热信息显示良好,有利于地热研究。
(二)研究地区
1、陇西地区,主要为解决人畜用水,次为农田灌溉用水,寻找裂隙水和潜水水源地。
2、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腾格里沙漠西缘地区寻找浅层地下水,为建造民勤绿洲防护林带提供水源。
3、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研究,为合理利用两种水资源提供依据。
五、实施步骤
1、2002年开测1:25万张掖幅、高台幅、天仓幅。2003年开测1:25万金昌幅。
2、2002年开始逐步进行遥感矿产勘查应用研究。地区安排:与本院矿产勘查“十五”规划基本协调一致。
3、2002年开始对水文地质进行遥感研究,2005年底完成。
4、2003年开始对1:25万区调填图遥感解译方法技术,提高地质填图水平和效果进行总结研究,2005年完成。
5、2004年开始对遥感信息处理与解译新方法技术,特别是提高寻找矿产资源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进行总结研究,2005年完成。
相关链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01 10:04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负责与国家地质调查局进行联系,立项论证,承担并组织实施国家安排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任务,并始终将遥感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
一、对全省42景TM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数字镶嵌、几何校正、模拟真彩色合成,标注了经纬度、主要地理要素,其精度为1:25万。完成了兰州地区12景SPOT、TM1:3万卫星影像图及兰州市区SPOT1:3万卫星影像图。上述图像景像清晰、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饱和度高,能够满足甘肃省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需要。
承担了甘肃省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12个二、三级课题,我院愿与省内外各级单位协作,共同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一)各二、三级课题遥感解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河西走廊荒漠化课题解译中,图像对沙漠、荒漠化、盐渍化及其它各类地体较易辨别,特别结合八十年代TM图像对民勤绿洲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解译发现,近十几年内当地农民乱开乱垦破坏草场是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之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