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是蓝的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01:38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4-26 08:59
为什么天是蓝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4-26 09:18
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组成的。这七种光中青、蓝、紫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和尘埃散射。大气分子及大气中的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光的散射能力大大高于对其它波长较长的光子。与此同时,青、蓝、紫光因波光短,当它们遇到大气分子、冰晶等,容易发生散射。被散射的这三种光布满天空,而眼睛原本对紫色就不敏感,加上紫色光在散射的同时也被大量吸收,这时,眼睛里视锥细胞中含有的蓝敏色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于是,眼睛所看到的天空便是蓝色的。
拓展资料:
1. 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偏离原方向的光称为散射光。散射光波长不发生改变的有丁铎尔散射、分子散射;波长发生改变的有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和康普顿散射等。丁铎尔散射首先由J.丁铎尔研究,是由均匀介质中 的悬浮粒子(如空气中的烟雾、尘埃)以及浮浊液、胶体等引起的散射。真溶液不产生丁铎尔散射,化学中常根据有无丁铎尔散射来区别胶体和真溶液。分子散射是由分子热运动所造成的密度涨落引起的散射。波长发生改变的散射与散射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
2. 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相同,而其强度与波长λ4成反比的散射,称瑞利散射定律,由瑞利于1871年提出。此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散射微粒的线度小于波长。若入射光为自然光,不同方向散射光的强度正比于1+cos2θ,θ为散射光与入射光间的夹角,称散射角。θ=0或π时散射光仍为自然光;θ=π/2时散射光为线偏振光;在其他方向上则为部分偏振光。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可解释天空的蔚蓝色和夕阳的橙红色。
3. 当散射微粒的线度大于波长时,瑞利散射定律不再成立,散射光强度与微粒的大小和形状有复杂的关系。G.米和P.德拜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以球形粒子为模型详细计算3对电磁波的散射。米氏散射理论表明,当球形粒子的半径a<0.3λ/-2π时散射光强遵守瑞利定律,a较大时散射光强与波长的关系不再明显。用白光照射由大颗粒组成的物质时(如天空的云层等),散射光仍为白色。气体液化时,在临界状态附近由密度涨落引起的不均匀区域的线度比波长要大,所产生的强烈散射使原来透明的物质变混浊,称为临界乳光。
拓展资料:
1. 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偏离原方向的光称为散射光。散射光波长不发生改变的有丁铎尔散射、分子散射;波长发生改变的有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和康普顿散射等。丁铎尔散射首先由J.丁铎尔研究,是由均匀介质中 的悬浮粒子(如空气中的烟雾、尘埃)以及浮浊液、胶体等引起的散射。真溶液不产生丁铎尔散射,化学中常根据有无丁铎尔散射来区别胶体和真溶液。分子散射是由分子热运动所造成的密度涨落引起的散射。波长发生改变的散射与散射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
2. 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相同,而其强度与波长λ4成反比的散射,称瑞利散射定律,由瑞利于1871年提出。此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散射微粒的线度小于波长。若入射光为自然光,不同方向散射光的强度正比于1+cos2θ,θ为散射光与入射光间的夹角,称散射角。θ=0或π时散射光仍为自然光;θ=π/2时散射光为线偏振光;在其他方向上则为部分偏振光。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可解释天空的蔚蓝色和夕阳的橙红色。
3. 当散射微粒的线度大于波长时,瑞利散射定律不再成立,散射光强度与微粒的大小和形状有复杂的关系。G.米和P.德拜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以球形粒子为模型详细计算3对电磁波的散射。米氏散射理论表明,当球形粒子的半径a<0.3λ/-2π时散射光强遵守瑞利定律,a较大时散射光强与波长的关系不再明显。用白光照射由大颗粒组成的物质时(如天空的云层等),散射光仍为白色。气体液化时,在临界状态附近由密度涨落引起的不均匀区域的线度比波长要大,所产生的强烈散射使原来透明的物质变混浊,称为临界乳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4-26 14:21
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创作的图景。
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了。
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就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了。
- 2楼网友:逃夭
- 2021-04-26 12:46
因为太阳波谱中蓝色光的波长较短,容易发生被散射;更短的波就容易穿透原子;波长较长的容易发生衍射,如红光。
紫光当然也被散射了,也有部分绿光被散射,和蓝光混合起来,看起来就是天蓝色的。
波长长的光由于衍射,更加容易穿透烟雾等空气中的悬浮物。而短波长的光就会被散射开。
傍晚的太阳在地平线附近,光要透过很厚的大气才能到我们眼睛里,大部分蓝紫光都经过多次散射消耗掉了,剩下的红黄光反而比较多一些。
紫光当然也被散射了,也有部分绿光被散射,和蓝光混合起来,看起来就是天蓝色的。
波长长的光由于衍射,更加容易穿透烟雾等空气中的悬浮物。而短波长的光就会被散射开。
傍晚的太阳在地平线附近,光要透过很厚的大气才能到我们眼睛里,大部分蓝紫光都经过多次散射消耗掉了,剩下的红黄光反而比较多一些。
- 3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4-26 12:13
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这并不是因为大气本身是蓝色的,也不是大气中含有蓝色的物质,而是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光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向侧方散射开来的现象,称为介质对光的散射。细微质点的散射遵循瑞利定律: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散射得较弱,由于这种综合效应,天空呈现出蓝色。
- 4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4-26 10:14
解答一:晴天里我们看到的天空都是蓝色的。大家可能都会注意到有时候一场大雨过后,天空会变得格外
蓝,而且越是晴朗天气,天空越蓝。原因很简单,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使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蓝色。
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
周散射。太阳光是由红、澄、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以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比较
长的红光等色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
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在短波波段中蓝光能量最大,散射出来的光波也最多,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
蔚蓝色。
其实,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在高原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春天风沙弥漫,夏天满天云彩,
冬天烟雾层层,妨碍我们经常看到蓝天,只有秋天空气净洁,使我们看到蓝天的机会特别多。
解答二:
在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入射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或其他质点(如水滴、悬浮微粒或空气
污染物)会对日射产生吸收、散射、反射、透射等作用,而形成了蓝天、白云或绚丽的夕阳余晖。在没有大
气层的星球上,即使是白昼,天空也将是漆黑一片。
我们所见的蓝天乃是因为空气分子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性散射的结果。散射量与质点的大小有极大关系
,当腩点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散射量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长的光被散射的比例是不同的,
此亦称为选择性散射。以入射太阳光谱中的蓝光(波长=0.425μm)和红光(波长=0.650μm)相比较,当日
光穿过大气层时,被空气质点散射的蓝光约比红光多五倍半,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蓝的。
但当空中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质点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存在,此时所有
波长的光将一视同仁地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
至睛天空中的白云,云内的云滴直径更大,日光照射到它们时已非散射而是反射现象,所以看起来更显得白
而光亮。
蓝,而且越是晴朗天气,天空越蓝。原因很简单,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使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蓝色。
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
周散射。太阳光是由红、澄、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以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比较
长的红光等色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
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在短波波段中蓝光能量最大,散射出来的光波也最多,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
蔚蓝色。
其实,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在高原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春天风沙弥漫,夏天满天云彩,
冬天烟雾层层,妨碍我们经常看到蓝天,只有秋天空气净洁,使我们看到蓝天的机会特别多。
解答二:
在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入射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或其他质点(如水滴、悬浮微粒或空气
污染物)会对日射产生吸收、散射、反射、透射等作用,而形成了蓝天、白云或绚丽的夕阳余晖。在没有大
气层的星球上,即使是白昼,天空也将是漆黑一片。
我们所见的蓝天乃是因为空气分子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性散射的结果。散射量与质点的大小有极大关系
,当腩点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散射量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长的光被散射的比例是不同的,
此亦称为选择性散射。以入射太阳光谱中的蓝光(波长=0.425μm)和红光(波长=0.650μm)相比较,当日
光穿过大气层时,被空气质点散射的蓝光约比红光多五倍半,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蓝的。
但当空中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质点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存在,此时所有
波长的光将一视同仁地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
至睛天空中的白云,云内的云滴直径更大,日光照射到它们时已非散射而是反射现象,所以看起来更显得白
而光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