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父母通过一件事来教育孩子的作文,六百字左右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04:32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3-08 04:35
父母通过一件事来教育孩子的作文,六百字左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08 05:31
人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深以为然,但今天坐在课桌前要写这篇作文时,却犯了难。印象中,父母从来不会对我摆大道理,对我说话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来装饰,偶尔谈谈心也是要摆事实讲道理的。父母教会了我什么?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算了,我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伸一伸脖子,扭了扭手腕,走出房间,准备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一会电视。

我一来,自然是要看《今晚80后脱口秀》的。这种电视节目,最适合于我这种神经紧绷一天的人了,笑一笑,舒缓一下心情,让紧绷着的弦放松下来,再好不过了

但爷爷奶奶,两位年过花甲,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历经沧桑饱经苦楚,最喜欢忆苦思甜,看那些黑白的战争片,常常看的热泪盈眶失声痛哭;抑或是看的热血沸腾,大声叫好。

妈妈一时楞在那儿,拿着遥控器也不知道该调到哪一个台,纠结了一会儿,又把遥控器放下了。我相信妈妈也在做思想斗争。一面是自己敬重的公公婆婆,一面是学习劳累的女儿,孰重孰轻,一时半会也抉择不出来。

奶奶一看,连忙说﹕“看,那……拿什么脱口秀吧。孩子一天也累了,看会电视放松一下,我们看的片子孩子又不爱看——怎么能委屈了孩子呢?快换台吧。”说着,奶奶起身准备去拿遥控器。

爸爸一看,赶紧把奶奶拦下,拿起遥控器,换到了播放着战争片的频道,说:“爸,妈,咱就看这个,这个好看,我们都喜欢看。”爷爷一听,站起身来,一把夺过遥控器,吹胡子瞪眼地吼到:“抢什么,孩子累了一天,连这点儿小事都满足不了?你们怎么做长辈的?”妈妈一看,也站起来帮着爸爸:“爸,她小呢,哪有让长辈迁就她的道理呀?百善孝为先,是她该迁就着你们呀!你们就看着吧,她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回屋看会儿书。悦儿,对不对?”

我看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看向我。我心中想着爸爸妈妈刚刚说过的话,又想到了老师以前教过的“父母所爱亦爱之”,还有每逢星期六星期天,妈妈就会叫爸爸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和我们一起吃饭,爸爸还做了爷爷爱吃的红烧肉,却忘了我的可乐鸡翅。

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爷爷奶奶去快走到了头,若连他们一个小小的要求和爱好都满足不了,我还算什么好孙女?爸爸没有告诉我这个道理,但他的身体力行证明了这个道理!

我深吸一口气,说:“爷爷奶奶,咱们就看这个,我也突然想看 《雨花石》了”说完,我好像放下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

呼,我停下手中的笔,思绪也逐渐回笼。

父母,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教会我“孝”为先,“己”为后,教会我孝敬长辈,教会我让长辈们快乐。

爸爸妈妈,我懂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08 06:18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感之一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美国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的著作之一。 本书中针对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做出的反应,以及造成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的影响做了详细地阐述。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映射孩子的感觉。相信每个人都照过游乐园里的哈哈镜,看到镜子里面被夸张、变形的自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可能是不太舒服吧。不过你笑了,因为你知道那不过是歪曲了的影像,你看起来并不真的是那样子的。 但是假设这是你看到过的唯一的自己的影像,你可能会相信镜子里畸形的那个人就是真实的自己,你也不会怀疑镜子。 孩子也没理由怀疑从父母那里反射回来自己的样子,他们接受父母的评价,哪怕是否定的。前几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有一位妈妈骑着自行车送女儿去学校,走到路口一个卖早点的地方停了下来,显然是让女儿买早点吃,当女儿在车上下来时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妈妈随口就来了一句:“唉,笨死你哩!”小女孩很尴尬的笑笑。 相信每位家长也会不经意间评价自己的孩子懒惰、愚蠢、迟钝、不体谅他人、自私、不负责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在某某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有时候与别的家长沟通时,不知是谦虚还是真的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总能罗列很多自己孩子的不足。有的家长更是当着孩子的面儿也这样说。 如果总是说孩子很多不足,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就是那种懒惰、愚蠢的人呢。父母否定性的反应很容易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记得某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采访一个少年犯,问他为什么去偷东西,走上犯罪道路。他很坦然地说:“我从小就听父亲说我好吃懒做,不知道学好,将来肯定什么也做不好。在学校学习时成绩不好,脑子很笨。后来就辍学在家,和社会青年一起吃喝玩乐,没钱的时候,就想办法喽。”他的态度有点儿玩世不恭,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点儿懊悔的意思。 说实话,以前我也曾经用指责的话语批评儿子,说他这儿做的不好,那儿做的不好。总是数落他很少耐心地建议让他怎么去做。实践证明总是指责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让他在自己的怨恨声中改变自己,效果很不好。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想让他怎么做,他却不这么做。相反地,他用一种很迷茫的眼光看我,不知所措。后来,我看到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到了部分章节很符合我们家的情况,我突然明白了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我试着改变方法,尽量用赞赏的眼光看孩子,我努力地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亲切的语气和他聊天。孩子改变了,他对我说话也温柔了许多,总是让我不爽的态度没了,他变得会关心、体谅人了。 儿子的转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孩子否定性的评价——哪怕本意可能是想要纠正孩子的某些缺点,也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负担。 有一次和儿子一起逛超市,走到超市出口处时,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嚎啕大哭,前面不远处有个女人提着一兜东西气呼呼地往前走,任凭小女孩怎样地喊妈妈,她仍是不回头,大步朝前走。小女孩看到妈妈不理自己,哭声更大了,有点歇斯底里。 这时儿子沉不住气了:“妈妈,那个小妹妹那么大声地哭,阿姨没听见吗?” “你是担心小妹妹了吧。”我说。 “其实阿姨没必要这么做,你看小妹妹多么伤心啊。”儿子语气很温和。 “看来你是真的很担心小妹妹了。你表现出了真正的同情,你好像能感知到小妹妹的恐惧。” “是的,我想她是害怕了。” 儿子不再说话,只是站在出口处不动,直到妈妈回过头来拉走了哭哑嗓子的小姑娘,他才牵了我的手离开。 书中提到一个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和人道主义者帕布罗·卡萨奥谈到过孩子以及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的重要性。他说:“孩子只知道二加二等于四是不够的,父母应该告诉他们的孩子:‘你真是个天才!你是个奇迹!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像你这样的孩子,以后也不会有!’” 真的很赞同作者的观点,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就要求家长做那种平光镜,能真实地映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有夸大和扭曲。用正面引导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让他在自信、愉悦、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快乐成长。 后记: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本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心情糟糕。没有一个父母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向我的孩子大嚷大叫、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可是,每天也不会像所有人想像的那样,父母与孩子都能和平相处,没有一点我矛盾。 在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情时,在孩子做了很离谱的事情时,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去引导,怎样去和孩子沟通,怎样能制止矛盾的激化?这些事情确实值得我们好好考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