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C14的半衰期为什么是5730年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2 03:21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10-22 00:33
C14的半衰期为什么是5730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10-22 00:42
所有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都是量子过程,每个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是一定的,并且是独立的根据等概率独立事件发生的分布,可以知道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与时间是指数函数关系,且指数是与负的时间成正比的。如果不明白这个程指数关系的结论是怎么推导的,请补充问题中提出。这个推导利用了数学上概率论的初步知识(高中有学)和一点点微积分。既然这样,残余的放射性元素量就满足m(残余)=m(起始)*e^(-at)这里,e是科学上惯用的底数,是个数学常数,和圆周率pi类似。而a是物质性质决定的常数这只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公式,其实,底数是多少都可以。后面会给出四个公式均可以描述衰变那,什么是半衰期呢?就是元素质量亏损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既然这样,我们可以测量很短时间内的质量变化,代入上面的公式求出a再让上面的公式中代入m(残余)=0.5m(起始),即可计算出半衰期。其实常熟a才更适合科学计算,它和半衰期可以互相推导,满足式子e^( - a * t半衰 ) = 0.5它们既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式子互推,那么它们都可以表征物质的衰变速度。虽然a更适合科学计算,但是半衰期更加形象直观。这里,e为底数只是一个习惯,我们也可以用2作为底数则衰变公式变为m(残余)=m(起始)*2^(- a2 * t )由于换底数了,a2和之前的a也不同了。但是这个时候 a2 * t半衰 = 1,即a2就是半衰期的倒数这样,衰变公式可以写为m(残余)=m(起始)*2^(- t / t半衰)但是,以2为底数不适合进行复杂的微积分运算,所以,科学上还是使用e为底数m(残余)=m(起始)*e^(- t / t寿命)这里 t寿命 就叫做某原子(或其他会变化的粒子)的寿命,是上面给出的a的倒数。其意义是某物质衰变到只剩下1/e所需要的时间。我们看到m(残余)=m(起始)*e^(-at)m(残余)=m(起始)*2^(- a2 * t )m(残余)=m(起始)*2^(- t / t半衰)m(残余)=m(起始)*e^(- t / t寿命)这四个公式都是衰变公式,其实它们的数学本质相同,只是变换了几个常数而已。你也可以利用底数为3来写这个公式m(残余)=m(起始)*3^(- t / tx)其中的分母上的tx就不是半衰期,也不是寿命,而是三分之一衰期,即物质衰变到剩下1/3所需要的时间。但这个公式没有意义。这里,t半衰,t寿命,a,a2和tx都是可以相互推导的,只要知道了一个,就知道了所有。我们只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测量,就可以得到其中的常数,当然不需要等待那么多年啦举个例子哦,某种元素,过了一年之后,衰变损失了1/10则其半衰期可以用m(残余)=m(起始)*2^(- t / t半衰)将m(残余)=(9/10)*m(起始)和t=1年代入即可解得半衰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