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君什么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什么等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3:35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4-03 09:51
周国君什么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什么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4-03 10:56
渭水流域的周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 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经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出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周文王(姬昌):
姬昌(前1231年—前1135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周文王五十年(前1135年),崩,葬于毕原。前1122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功就成绩
开疆拓土
周文王二年,周攻灭邘(今河南沁阳北),三年攻灭密(今甘肃灵台),五年攻灭黎(即“耆”,今山西省长治县境)等国,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后顾之忧。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
迁都丰京
周文王六年,周灭崇(今西安市户县境内),建立丰邑(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筑灵台,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称丰京。
接着周文王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天下诸侯多归服于周,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演化周易
演易坊(11)《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后来,据说经过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后世的影响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改变了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史记》也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当然,也有人因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中记有周文王之后的史事而提出质疑,认为卦爻为周文王推演,而辞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实,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成书难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个从雏形到充实、完善的漫长历程,必须经过多人乃至数代人的构思、采辑、撰写、订正、增补与润色才有可能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文本。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至少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保训》,“中”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保训》里所含的“中”的观念,或称中道,是《保训》全篇的中心,它与儒家后来所说的“中庸之道”有着内在的联系。“中”是上古时期各氏族部落共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这种信仰和观念来自于原始初民共有的太阳崇拜。《保训》蕴含的思想关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道”和“阴阳和谐”观念,这些观念都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元素。
《礼记·文王官人篇》提出了“六征观人法”――这是一套记载最完备、最系统、最成熟的鉴别人才的方法,既是“观人术”、相人术,又是“官人术”、用人术。周文王教导太师用来考察人品之高下、评定才能之优劣的“六征观人法”,对于后世识别人才、考察人才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后世的周公、孔子、庄子、吕不韦、曾国藩、刘劭、诸葛亮等识人、相人大家,无不深受文王“六征观人法”的影响。孔子非常推崇周王朝的开拓者文王、武王,判断是非曲直往往以文武之道为标准。他曾说过“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评判人、鉴别人的观点,集中反映在《论语》、《孔子家语》中。
出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周文王(姬昌):
姬昌(前1231年—前1135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周文王五十年(前1135年),崩,葬于毕原。前1122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功就成绩
开疆拓土
周文王二年,周攻灭邘(今河南沁阳北),三年攻灭密(今甘肃灵台),五年攻灭黎(即“耆”,今山西省长治县境)等国,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后顾之忧。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
迁都丰京
周文王六年,周灭崇(今西安市户县境内),建立丰邑(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筑灵台,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称丰京。
接着周文王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天下诸侯多归服于周,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演化周易
演易坊(11)《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后来,据说经过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后世的影响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改变了古代的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史记》也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当然,也有人因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中记有周文王之后的史事而提出质疑,认为卦爻为周文王推演,而辞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实,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成书难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个从雏形到充实、完善的漫长历程,必须经过多人乃至数代人的构思、采辑、撰写、订正、增补与润色才有可能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文本。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至少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保训》,“中”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保训》里所含的“中”的观念,或称中道,是《保训》全篇的中心,它与儒家后来所说的“中庸之道”有着内在的联系。“中”是上古时期各氏族部落共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这种信仰和观念来自于原始初民共有的太阳崇拜。《保训》蕴含的思想关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道”和“阴阳和谐”观念,这些观念都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元素。
《礼记·文王官人篇》提出了“六征观人法”――这是一套记载最完备、最系统、最成熟的鉴别人才的方法,既是“观人术”、相人术,又是“官人术”、用人术。周文王教导太师用来考察人品之高下、评定才能之优劣的“六征观人法”,对于后世识别人才、考察人才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后世的周公、孔子、庄子、吕不韦、曾国藩、刘劭、诸葛亮等识人、相人大家,无不深受文王“六征观人法”的影响。孔子非常推崇周王朝的开拓者文王、武王,判断是非曲直往往以文武之道为标准。他曾说过“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评判人、鉴别人的观点,集中反映在《论语》、《孔子家语》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