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连的血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08:14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4-14 01:34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相连的血脉 (1)刚看见秦皇陵,便有压迫感迎面而来,密集而凝重。延伸开阔的骊山,说不上崇峻,只有单调的平坦,线条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汇形成一个平稳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随意地一挥画笔,苍翠的绿,简明而无须多加着色,粗线条的勾勒给了我最沉重的压迫。 (2)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来,他只在人们口中,只在字里行间,只在历史中,只在想像里。这一刻他那么真实的出现,仿佛迎面而来,原来这大地上真的有过他! (3)雄才大略,残暴不仁,有形的词已无法形容无形的他。两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遥望东方。十年后,东方、西方只有一个名字——秦。 (4)那天,走进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宫,压迫感沉沉地笼罩着我。穿过地宫门,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龙袍内那平常的身躯。一张陌生而淡漠的脸,微张的双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语言向我诉说…… (5)在赵国为质时,他会哭;看着母亲受辱时,他会哭;看着西方,想念那没有呆过一天的国度时,他会哭。后来他回到秦国,看着宫廷里的斗争,看着吕不韦的笑,赵姬的妖媚,嬴异人的无助,一切都在告诉他,决不能哭,哭只会让他比活在赵国时更惨。 (6)我聆听,他平静地说着,没有暴戾,没有怒吼,没有命令,只是轻叙家常,细说往事。他说他恨,他恨他为什么一出生便为质赵国,童年的记忆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父亲,母亲多爱他,他就有多恨母亲。所有暗中批评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亲人的人他恨,于是,在“焚书坑儒”之后,在杀死两个异父弟之后他对自己说:我恨。 (7)随后他笑道:六国只是苟延残喘,天下人应是我的俘虏。天下人太容易被欺骗了,不过改名皇帝,不过自称为朕,不过下一道名为诏书的文件,不过建一座禁宫,不过封禅了泰山,我便可以废先王之道,除井田之制,赋敛无度…… (8)他又一笑,轻问:阿房宫安好?长城有没有继续修?我的儿孙们把国家经营得如何,已经几世了?我的朝臣和子民们都还好吗? (9)我只能轻叹:阿房宫早已成为灰烬,长城如今只是象征,至于你的儿孙与朝臣随着大秦帝国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两千年后我只有在这能见到秦,帝国只是陪葬。 (10)中国人就这样鄙视他。 (11)他愕然。灭六国,统天下,战匈奴……他细数当年功业,却又一边摇头,都已经成空,不禁黯然神伤,原来天下人从我这里什么也没得到,我岂不辜负了天下人? (12)但中国各民族的第一次紧密相连,却是因为你。秦帝国建立不久便灰飞烟灭,中国人却明白了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你的后代历尽劫波,匈奴走后,边患依然,但纵使五胡的铁蹄汹涌,也踏不乱唐诗的音韵;金人的弯刀残酷,也割不裂中华文字的笔画;蒙古的铁鞭虽长,也笞不伤文言的句式,满汉一家,汉字同源,都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文字,中华子孙相认的符号,从你开始。 (13)中国人就这样仰望你。 (14)他摇了摇头,喟然长叹。吐不出的认错,我明白是千古一帝的尊严。这时的他摘下了高贵的冠冕,神圣的龙袍再也藏不住的老态,就是一个寂寞了千年的老人。老人的目光不再尖锐,眉须不再冷峻,声音不再低沉,表情不再冷酷。而眉宇间的孤独却掩盖不了。 (15)可无论如何,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我,这已经够了,因今天的我还认识当年的你,还能够沟通无碍,细数当年。这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根植于血脉内的符号,多少年来都没有退色,无论爱与恨,我们只认得方块字。一切本该多么完美,如果你不恨! (16)此时,一股热流袭涌全身,暖暖的,我不再有压迫感。从他的雄心壮志到因恨而暴再到千年后的喟然长叹,一切都那么真实,甚至有几分熟悉和亲切,他是如此近距离的向我倾诉,我是如此近距离的感知了他。秦始皇的含义,这一刻,重新诠释。 (17)走出地宫,我回头仰望秦皇陵,道了一句:中华民族至今安好。 1.《阿房宫赋》从 ,美女之多,珍宝之富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 2.第(9)段末句“帝国只是陪葬”在文中的含义是 。 3.结合第(4)段、第⒃段两处画线句,分析“我”心理感受变化的过程。 4.对文中秦皇神态的描写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5)(6)段,秦皇由哭到恨、由软弱变坚强而“平静”下来 B.第(7)段,秦皇的“笑”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统天下的自负 C.第(11)段,秦皇因中国人鄙视他而“愕然” D.第(14)段,秦皇的“喟然长叹”包含了意外、失落、寂寞等复杂感情 E.第(14)段,写秦皇因身处地宫被人遗忘而“孤独” F.全文对秦皇神态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让人可亲可敬的普通老人形象 5.本文采用了虚拟人物对话的行文结构形式,其表达作用是 。 6.本文语言上具有“赋”的特点,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 7.《过秦论》中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对比,本文将中国人对秦皇“鄙视”与“仰望”作对比,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4-14 02:46
1.建筑之奇(没有“建筑”或相关词语不给分) 2.秦皇本想存续千秋万代的秦帝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反成为留存千万年秦地宫的殉葬品 3.在地宫真实感觉了秦皇的存在,尔后语言无碍的对话中情感由疏远而亲近,残暴的秦皇在“我”眼中转化为一个普通、真实的老人。 4.B、D 5.借助于秦皇与“我”的对话,展现了秦朝历史和秦皇的内心世界以及“我”对秦皇看法的变化,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便于表达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 6.(角度一)行文铺叙排比。例第(12)段,以气势酣畅的排比句表达对秦皇统一文字使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赞美,音韵优美,感染力强 (角度二)体物写景,铺陈张扬。例第(1)段,极尽描写骊山的开阔及粗线条,强化骊山及秦皇宫陵给我的压迫感,景情融合。 (角度三)同义叠句,文词华美。例第(2)段,用几乎相同意义的排比句强化秦皇由一个虚拟的存在“真实”出现在“我”眼前,显示了赋体的特质和情韵。 (角度四)言简意丰。例第(7)段,秦皇不多的叙述中,浓缩了他在位时几乎所有的政事,表达出秦皇作为帝王的自负。 (角度五)句式整散结合。例第(12)段,用整散句表达对秦皇统一文字使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赞美,具有参差之音韵美。 (角度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得体的运用。例第⒁段,描述秦皇失落之神态,评述他由帝王而凡人给“我”的真切感受。 7.《过秦论》中人多势众的六国为秦所灭,势单力薄的陈涉却使秦“七庙隳”,意在揭示秦亡是因为“仁义不施”;本文写中国人对秦皇态度的对比,意在表明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对秦皇认知的过程及对秦皇功大于过的客观评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4-14 03:54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