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散文真实性之我见怎么写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21:43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1-04 00:57
求关于散文的真实性的文章,要求结合自身的体会,谈一谈自己对散文的真实性的理解领悟,最好是原创的个人心得作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1-22 07:20
关于散文的真实性问题,记不清什么时候被提出来了。这个在过去也许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目前在散文创作实践中确乎时常碰到,因此有的报刊还做过一番认真的讨论,当然取的完全统一的认识是很难的,但进一步加以澄清还是很有必要。   开宗明义讲,我觉得散文应崇尚真实,情真、义真针、事真,这是每个散文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真,是由于散文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发挥得好,也是散文的优势之一。反过来讲,就不能崇尚弄假。   但问题是,怎样具体理解这个真字。   一方面,作为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品类也有多种多样,既然如此,不同的品类对真的具体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严格的写人叙事的上完,譬如说朱德同志回忆他的母亲,就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和我们读后的感觉也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的感人处,也在于它的质朴无华、真切动人的力量。另一种一般写景观的散文,所在物事自然不必确凿,不能张冠李戴,颠倒移植,随心所欲,似是而非。再如写人,如写真人,本名本姓则在基本脉络上也不可任意杜撰,似真似假。还有些涉及到知识性的散文,则应取严格的科学态度,如秦牧的《花蜜与蜂剌》,就是按照蜜蜂的习性的描述的。在这方面,当然不能违背生活中的真实。   但有些品类的散文,这个不必严格拘泥。如有的杂说性散文,引例并非具体的真人真事,既是作者心中有所依据,却也不必要求他以生活中的那人那事完全吻合。有的散文虽属叙事性的,但抒情色调较强,也应允许作者加予一定想像成份。如有一篇写北戴河名表别墅的散文,当写到他近旁那口古钟,说林彪仓惶逃跑时,那口钟也蓦然作响,好像在宣告一个大阴谋家的彻底破产。我想这显然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或者是采用的口头传说,反正不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但读来并不感到虚假,反而画龙点睛般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正愿望,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含义。再说,想象成分在这片叙事散文中毕竟只占较小的分量,因此,并不必完全排斥这种虚构。再如有的散文,在抒发情感或者做推理时,往往有一定假定性,可能是那样,也可能不是那样,但如从本质上说适合你的,也应该被允许。有一篇写列车从人迹较稀的丛山峻岭中穿过,因为老妇望着远去的列车,渴盼殷殷,作者推想他离家多年的儿子或许就在前头那个车站下车,他在这座小山包上等待那个激动人心的珍贵时刻。这便使此篇写景叙事的散文读来不那么平淡,增加了文章的神韵。诸如此类累,读者不会挑剔没有恪拘本事的真实。   总之,对于不同品类的散文作品,对其真实性的要求宽严应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品类,就只主要方面和本质方面说都应当是真实的。   另方面,还存在散文艺术加工问题。诸如提炼、取舍、连缀、贯串、夸张、褒贬等等,应允许有适当的自由行。细节描写,在散文中也是常见的,那么和你的艺术处理亦属理所当然,大可不必苛求挑剔。特别在某些叙述散文中,所写的对象并非作者的亲身经历,而是有人讲述和转述而来,有些细微紧要处就不能不借助于合理的点染。   然而,却不课因为一味追求构思精巧,我随意编排,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作者制造的某个人某件事,这就失去了散文特有的质朴与纯真。有的散文作品,乍看浅看是乎味道很足,细读深读就觉得不那么真实,反而减弱了应有的艺术力量。过去人们推崇过得有的散文家,其作品却有这样过于雕琢的缺点,而故意雕琢的本身,就是对散文应有真实性的一种扭曲。这种弊病的产生,不能归之于艺术加工的本身。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写的是对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回忆,但文中有关当时事件的具体叙述并不多,他重在写情,挖掘劳动中的美好的思绪。因此,读了更觉真实,感染力很强。看来,欲要事真,首先要做到情真。   散文与报告文学有其接近处,但也有不同。我总觉得散文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和报告文学固因不应稀薄,但毕竟需要较大的铺展。再者,报告文学在写人写事的具体所指和真实性上,因为散文要求更为严格。散文可以泛指有那么个地方,有那么个人,而报告文学则根本不能含混。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人称之为散文,有人又归之于报告文学。我个人看法还是作为散文更为恰当。这篇作品中用的三个小故事,描写的十分具体,但是所指指并不那么明确,而且是服从于一个整体构思主线来用事的,亦即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旨。散文的基本特征都很完备。当然,散文与报告文学在有些作品中是很难区分,但在人民约定俗成中还是可以凭借习惯以及主要倾向加以区分开来。   散文与小说的真实性要求差别人就更明显了。小说的所谓真实则更属本质真实的含义。凡是生活中可能发生、必然发展的人和事,侭管是经过高度概括、艺术虚构写出来,均应说是真实的;而且对生活的本质揭示的越深,其真实性就越强。散文有的也不乏情节和人物,但重在服务于思,服务于情,因而并不要求贯串性,这要求有较大的具体真实性。   既然散文要求主体方面真实的又可作合理的艺术处理,那么,就并不妨碍运笔的自由;也不不应妨碍了作者视界网的开阔,在更大范围内类生长艺术的触角。那种认为散文应当真实就把眼光囿于个人的身边琐事,是散文越写越狭,越写越长越小,除了理解上的偏颇外,与作者思想水平、生活感受和驾驭能力直接相关,其实是不能怪罪于散文真实性的要求的。散文要发展,除要更长于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外,还应有志于涉猎那些自己原本不大熟悉而促使自己努力去熟悉的更重要的题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1-01-22 08:20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