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并后、匹嫡、两政、耦国四者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20:10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1-30 14:19
并后、匹嫡、两政、耦国四者关系是什么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30 14:32
并后:与王后并列。谓妾媵拟同于王后。
匹嫡: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
耦国:是谓大城足以与国都相抗衡。
两政: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

此原文出自《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大意为:一个国家,权力被二元化或多元化,即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势均力敌的第一夫人,两个或两个以上势均力敌的继承人,两个或两个以上势均力敌的执政大臣,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的首都,这就会成为一切祸乱的根本。

这里面,王或诸侯是中心人物。在他下面,有两股力量。
一股是内宠,即君主的配偶和配偶背后的母族(后世叫外戚),各种外国势力,即女权的力量。奄竖类的宦者,当时不如后世重要,也是属于这股势力。她们(或他们)的代表是“后”和续娶的其他配偶。
另一股是外宠,即君主手下的大臣和大臣背后的父族,以及其他贵族。第一是君主本身的族人,其最近的兄弟和子孙,第二是其他公族,有同姓,有异姓;有老贵族,有新贵族。他们的代表是执政大臣即所谓“政”,则是男权的力量。
两股势力争的是有继承资格的小孩子。孩子都是母亲所养,但归根结底是要继承父亲。前者叫“内”,是以内朝而论,其实是外交关系和国际关系,反而是外部势力。后者叫“外”,是以外朝而论,反而是本国势力。
比如齐桓公活得长,前后娶九个老婆,背后有九个国家,她们生了十几个孩子,为此打得你死我活,就叫“并后”、“匹嫡”。春秋初年,虢公、郑伯为周平王的左右卿士,虢是老贵族(出于文王母弟),郑是新贵族(出宣王母弟),虢、郑争政,就是属于“二政”。“耦国”则指诸子的封地,比如《左传》开头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郑武公的夫人姜氏有二子,长子寤生即位为君,住在郑的首都,当时首都叫“国”。姜氏偏爱他的弟弟段,把段封在鄢,鄢只是“都”,是次级城市,城大逾制,如同第二个首都,这就是“耦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