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用一首诗形容深夜无眠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16:11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1-19 15:21
用一首诗形容深夜无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1-19 15:4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出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著的《枫桥夜泊》。
二、原诗译文如下: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四、作品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1-19 16:58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2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1-19 15:50

我害怕夜幕的降临,
它带来的窒息让人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可它总是能准时到来,
从不为谁而迟疑。
夜,很黑
黑得我无处搜寻你的身影,
两手无助地在空中抓觅。
夜,真得很黑
黑得我看不清自己,
是梦是醒无人可询。
夜,很静
静得两耳提高警惕只为寻找一丝生机,
终是把恐惧的神经绷得更紧。
夜,真得很静
静得听见血液流动声、细胞退变声,
把人推向了一个无处可逃的黑漆。
“吱,吱,吱”的声响打破了沉静,
听,听,听……
哦,原来是老鼠在咬着那破旧的桌椅,
桌椅默然静立,
任由别人咬碎它的身驱,
难道它破碎的灵魂无处可聚,
还要放弃这代表生命尚存的驱体?
寻觅的双手终于停住,
——什么也没抓住,手却累得不能动。
是梦是醒依然飘忽,
——能给我答案的你身在何处?
我害怕夜幕的降临,
可它总是能准时到来,
从不为谁而迟疑一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