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看这里有人了解毛石挡土墙排水墙施工工艺?谁能介绍下?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1 16:14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10-21 01:48
问问看这里有人了解毛石挡土墙排水墙施工工艺?谁能介绍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10-21 02:34
您好,乐蜂精装为你解答!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太高,它耗费材料多,也不经济。当地基较好,挡土墙高度不大,本地又有可用石料时,应当首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内配以少量的钢筋,墙高在6m以下,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经济效益明显。望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10-21 04:05
毛石挡土墙排水墙施工工艺如下:
一、基础施工
1,对土质基槽应保持干燥.雨天基槽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淤泥)应全部予以清除,并换以好土回填[或以碎石(砾)石夯填]至设计标高.
2,挖基时如发现与设计不符的软弱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通过变更设计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3,对山坡挡土墙,基趾部埋入深度和襟边距离应同时符合设计要求.
4,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槽,不行用填补法筑成斜面.
5,在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宜择分段集中施工.
二、墙体砌筑与分段设置伸缩缝
1,砌筑基础前,应将基底松软,风化表面清除干净,然后铺满砂浆,石质基坑内,基础紧靠坑壁砌筑,并插浆塞满间隙,使之结成整体;对土质基坑或风化软石基坑,在雨季施工时,应于基槽挖至设计高程,立即回填级配沙石.
2,重力式挡土墙分段砌筑,必须按设计要求10m-20m间距,留出2cm宽伸缩缝,外墙面1:0.12,内墙面1:0.5的坡度砌筑平整,缝成直线,为此可设立临时标准样架作准绳,使墙面正直整齐.
三、回填用料与泄水孔设置
1,砌体出地面后,砌缝强度容许(胶结强度达到处70%),即可及时回填.内摩擦角大于30度,重度=18KN/m3时,分层夯实,密实度大于94%,墙后填料中的树皮,草根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2,挡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砌到一定高度后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设置泄水孔,并在进水孔墙背做好反滤防渗隔水设施,从第一排泄水孔至顶上一排泄水孔回填50cm厚砂卵石,第一排泄水孔进水口以下应铺设一层20cm厚的不透水夯实土层;反滤层第一排泄水孔应高于沟底0.3m设置.
四、砌石工程材料的质量
1,石砌体用的水泥,片石,砂,及水等要求质地均匀,水泥不失效,砂石洁净,水中不先得含有对水泥有害的物质.
2,石料强度不得低于30Mpa,无裂缝,不易风化。
3,块石最不边长及中间厚度不小于25cm,宽度不超过厚度的二倍.用于镶面时,应凿去棱凸角,表面凹陷部分不得超过2cm。
4,砂浆强度不低于M10,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稠度适当,和易性适中。
五、砌石要求
1,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cm-120cm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
2,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最后砌填腹石英钟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
3,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色缝时,其宽度,厚度要求基本相称。
- 2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10-21 03:31
第一节概述能够保持结构物两侧的土体、物料有一定高差的结构称为支挡结构。支承路堤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而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建筑物称为挡土墙。支挡结构在各种土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铁路、公路工程中可以用于支承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支承桥台台后填土,以减少土石方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水利、港湾工程中支挡河岸及水闸的岸墙;民用与工业建筑中的地下连续墙等。随着大量土木工程在地形复杂地区的兴建,支挡结构愈加显得重要。支挡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安全。挡土墙各部位的名称如图10-1所示,墙身靠填土(或山体)一侧称为墙背,大部分外露的一侧称为墙面(或墙胸),墙的顶面部分称为墙顶,墙的底面部分称为墙底,墙背与墙底的交线称为墙踵,墙面与墙底的交线称为墙趾。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称为墙背倾角,一般用表示,墙踵到墙顶的垂直距离称为墙高,用H表示。挡土墙的类型划分方法很多,根据墙体自身的刚度可将其分为柔性挡土墙和刚性挡土墙;根据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可将其分为重力式(包括衡重式)挡土墙和轻型挡土墙;根据挡土墙在路基横断面上的位置可分为:路堑挡土墙、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山坡挡土墙、抗滑挡土墙、站台挡土墙等;根据建筑材料可分为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可分为一般地区挡土墙、浸水地区挡土墙与地震地区挡土墙等。由于一些地区石料丰富,使得石砌重力式和衡重式挡土墙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不同地区的条件和发展新技术的需要,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挡土墙,如:悬臂式、扶臂式、板桩式、锚杆式、锚定板式、竖向预应力锚杆式、加筋土式和土钉式等新型挡土墙。随着生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还将会有一些新的结构形式不断图10—1挡土墙各部分名称路基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修建挡土墙:
(1)陡坡地段;
(2)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地段;
(3)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
(4)可能产生坍方、滑坡的不良地质地段;
(5)高填方地段;
(6)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
(7)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的地段;
(8)为保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地段。在考虑挡土墙设计方案时,应与其他工程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例如,采用路堤或路肩挡土墙时,常与栈桥或填方等方案进行比较;采用路堑或山坡挡土墙时,常与隧道、明洞或刷缓边坡等方案作比较,以求工程技术经济合理。第二节重力式挡土墙
一、概述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这种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因而应用广泛。由于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维持平衡稳定,因此墙身断面大,圬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时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过高,材料耗费多,因而亦不经济。当地基较好,墙高不大,且当地又有石料时,一般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当墙背只有单一坡度时,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直线形墙背可做成俯斜、仰斜、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称为俯斜,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称为仰斜,墙背垂直时称为垂直;折线形墙背有凸形折线墙背和衡重式墙背两种,如图10-2所示。a)俯斜b)仰斜c)垂直d)凸形e)衡重式图10-2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形式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仰斜墙背将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如图10-3所示,所以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俯斜墙背所受土压力较大,其墙身断面较仰斜墙背时要大,通常在地面横坡陡峻时,利用陡直的墙面,以减小墙高。俯斜墙背可做成台阶形,以增加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凸形折线墙背系由仰斜墙背演变而来,上部俯斜、下部仰斜,以减小上部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衡重式墙背在上下墙之间设有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重力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了墙身的稳定。由于采用陡直的墙面,且下墙采用仰斜墙图10—3地面横坡对墙高的影响背,因而可以减小墙身高度,减少开挖工作量。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必须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就地取材,经济合理、施工养护的方便与安全。
1.墙身构造重力式挡土墙的仰斜墙背坡度一般采用1:0.25,不宜缓于1:0.30;俯斜墙背坡度一般为1:0.25~1:0.40,衡重式或凸折式挡土墙下墙墙背坡度多采用1:0.25~1:0.30仰斜,上墙墙背坡度受墙身强度控制,根据上墙高度,采用1:0.25~1:0.45俯斜,如图6-4所示。墙面一般为直线形,其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墙趾处的地面横坡,在地面横向倾斜时,墙面坡度影响挡土墙的高度,横向坡度愈大影响愈大。因此,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时也可采用直立;地面横坡平缓时,墙面可适当放缓,但一般不缓于1:0.35。图10-4挡土墙墙背和墙面坡度仰斜式挡土墙墙面一般与墙背坡度一致或缓于墙背坡度;衡重式挡土墙墙面坡度采用1:0.05,所以在地面横坡较大的山区,采用衡重式挡土墙较经济。衡重式挡土墙上墙与下墙的高度之比,一般采用4:6较为经济合理。对一处挡土墙而言,其断面形式不宜变化过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并且应当注意不要影响挡土墙的外观。混凝土块和石砌体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5m,混凝土墙顶宽度不应小于0.4m。路肩挡土墙墙顶应以粗料石或C15混凝土做帽石,其厚度不得小于0.4m,宽度不小于0.6m,突出墙外的飞檐宽应为0.1m。如不做帽石或为路堤墙和路堑墙,应选用大块片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在有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应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砌筑,片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在一般地区及寒冷地区,采用M7.5水泥砂浆;在浸水地区及严寒地区,采用M10水泥砂浆。在缺乏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可用C15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建造;在严寒地区采用C20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线路养护及行人的安全,路肩挡土墙在一定条件下,应设置防护栏杆。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根据地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需设置沉降缝。在平曲线地段,挡土墙可按折线形布置,并在转折处以沉降缝断开。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设计中一般将沉降缝和伸缩缝合并设置,沿线路方向每隔10~25m设置一道,如图10-5所示。缝宽为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2m,当墙背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图10-5沉降缝与伸缩缝
2.排水设施挡土墙排水设施的作用在于疏干墙后土体中的水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挡土墙的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土体或地基,地面排水措施有:
(1)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
(2)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设铺砌层;
(3)路堑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排除墙后积水,通常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如图10-6所示。泄水孔的尺寸可视泄水量的大小分别采用0.05m×0.1m、0.1m×0.1m、0.15m×0.2m的方孔或直径为0.05m~0.1m的圆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m,干旱地区可予增大,多雨地区则可减小。浸水挡土墙则为1.0~1.5m,孔眼应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0.3m;如为路堑挡土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0.3m。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泄水孔应有向外倾斜的坡度。在特殊情况下,墙后填土采用全封闭防水,一般不设泄水孔。干砌挡土墙可不设泄水孔。图10—6挡土墙泻水孔及反滤层若墙后填土的透水性不良或可能发生冻胀,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的高度范围内,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加卵石或土工合成材料反滤层。既可减轻冻胀力对墙的影响,又可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同时起反滤作用。反滤层的顶部与下部应设置隔水层。
3.防水层为防止水渗入墙身形成冻害及水对墙身的腐蚀,在严寒地区或有浸水作用时,时常在临水面涂以防水层:
(1)石砌挡土墙,先抹一层M5水泥砂浆(2cm厚),再涂以热沥青(2~3mm);
(2)混凝土挡土墙,涂抹两层热沥青(2~3mm);
(3)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常用石棉沥青及沥青浸制麻布各两层防护,或者加厚混凝土保护层;一般情况下可不设防水层,但片石砌筑挡土墙需用水泥砂浆抹成平缝。
4.基础埋置深度挡土墙一般采用明挖基础。当地基为松软土层时,可采用加宽基础、换填或桩基础。水下基础挖基有困难时,可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应按地基的性质、承载力的要求、冻胀的影响、地形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挡土墙基础置于土质地基上时,其基础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埋置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