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人物事例。。是褒义的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04:01
  • 提问者网友:皆是孤独
  • 2021-12-02 21:12
求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人物事例。。是褒义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12-02 22:23
王勃这个名字几乎可以算作是古代才子的代名词,他少年成名可惜也英年早逝,他的命运悲剧与他年少轻狂的个性是分不开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王勃才是王勃,他才是唐代浩瀚的诗人星河里那独一无二的一颗,他的光芒才能穿越千年依旧璀璨如常。人不轻狂枉少年,这句话来形容王勃的一生再合适不过。
  王勃出身望族,是隋朝大儒王通的孙子,他的叔父王绩也是著名诗人,曾经写下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样经典的诗句。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王勃从小就受到熏陶,他在六岁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旧唐书》说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可以说他算是一个神童级的人物。
  王勃年纪轻轻就及负诗名,出重金请他写诗作文的人很多,因此他靠润笔都可以过得相当的宽裕。他写作的时候,总是先磨墨数升,再酣饮美酒,然后蒙头大睡,醒来之后拿笔就写,一字不改,人们称之为“打腹稿”。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王勃可以算是早出名中的翘楚。然而,正是因为出名太早,王勃个性轻狂,恃才傲物,对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无法看真切,他得罪了很多人,命运也是几多坎坷。
  当时王勃应沛王李贤之邀,在王府工作。那时候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檄”指的是檄文,是古代战争中宣布对方罪状,表明讨伐原因的文章。用现在的观点来看,王勃充其量也就是恶搞而已,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事却触了龙鳞,高宗以“离间诸王”之罪将他赶出了王府。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挫折。
  之后不久,王勃在友人的帮助下,谋得虢州参军之职。任职期间,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将他藏匿了起来。后来为了怕走漏风声,居然将曹达灭口。事发之后,王勃被判死刑,好在遇赦,没被处死。后来有专家怀疑此事可能是同僚陷害,原因是嫉妒王勃才华卓越。这次大祸,不仅使王勃的仕途宣告终结,甚至还连累了自己的父亲,其父王福峙因为儿子犯罪,被贬为交趾(现越南河内)县令,远谪南荒之外。
  上元二年秋,王勃前往交趾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南昌长江边上,有一座由滕王李元婴修建的楼阁,后人称之为滕王阁。李元婴在修建这座楼阁的时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楼阁将会永远地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年轻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提起滕王阁,不会有人想起李元婴,而只会想起王勃,还有那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有一个很浪漫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正反映出王勃轻狂的个性和不羁的才情。几个月后,王勃乘坐的船遇到台风,王勃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滕王阁序》里有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这里的终军是汉代人,他自荐去招降南越,时人壮之。后来,他被叛军杀害,年仅26岁,人们都惋惜地称他为“终童”。但是,不管是王勃,还是终军,都用自己短暂的人生书写了一个辉煌的传奇。终军死后,南越终于归附朝廷,成为中华大家族的一员;王勃死后,人们把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居于四杰之首。于是,唐诗的大门由四杰为我们缓缓打开,门后,将是一个光耀万邦、流芳千载的世界。
  王勃最负盛名的作品自然就是那一篇《滕王阁序》,而他的另外一句诗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诗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别总是一个最痛苦的话题,不管是此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还是之后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的每一幕,每一刻,似乎都是一把钝刀,在割着人们已经伤痕累累的心。因此,离别的诗句总是让人黯然神伤几乎已是不忍读之。
  可是,这首诗却一反常态。首联以一组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雄浑、境界壮阔的画面,仿佛在这离别之时,城阙与山河都肃立两旁,站成一旅威武严整的仪仗队,为朋友送行。第二联安慰朋友,离别是为了“宦游”,“宦游”二字颇有深意:虽则是离家远行,但也是展翅高飞,即使是背井离乡,也是为了日后的衣锦还乡。因此,暂时的离别不算什么,因为男儿远行,是为了开辟一方更广阔的天地。第三联是传诵至今的名句,多认为是从曹植《白马篇》“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化用而来。不过王勃在这里突出了“知己”二字,在勉励朋友的同时,又注入了友谊的温情。最后一句似戏谑,提醒朋友勿作小儿女态,而应放眼未来,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整首诗气势开阔,极富哲理,字字如铿锵之音,句句如惊雷奔马,一扫送别诗感伤沉郁的颓色。读完这首诗,我们会忍不住感慨:好一个气势磅礴的盛唐,好一个年少轻狂的王勃!
  可以说,王勃锋利的个性已经完全融入他的诗作,化作他的诗魂。此时的王勃,和那个正如东方日出的帝国一样,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时代的自信与豪迈通过人生际遇转化成他满满的骄傲,再通过他的笔端抒写出来,即使是痛,都痛得自信,痛得潇洒,痛得壮阔。
  盛唐的诗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自信的气质,这种气质在王勃身上尤其炽热耀眼。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也留下了无尽的感叹。阅读他的诗作,品味他的文章,我们放佛能看到一个羽扇纶巾、意气风发的少年正迎着阳光向我们走来。若是真能与他一见,我一定会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句“哥们儿,真牛!”
  最后以我自己胡诌的一首古体诗做结尾,以次向王勃致敬,与所有年少轻狂的有志之士共勉:
  
  少年狂
  君不见,长空碧水洗秋色,皓月上枝头。君不见,晓风梳云割迟暮,烁星立夜穹。理乱鬓,抚衣袂,笑谈春秋事,把酒论枭雄。昔日乌江血鸦啼,拔剑可堪泯恩仇?再悲苏户天狼志,风袅残烟泪横流。长江东逝水,星河恨无穷。周郎赤壁功尤小,诸葛借风怨相逢。贾谊英才愤虚度,滕王高阁子安忧。怨不得,年少轻狂金樽满,不惊风雨不方休。且搁笔,斟一壶,墨洒蘸血和,笔落鬼神愁!
  君莫叹,风尘湮没丹青刻,浩然卷东风。君莫叹,浮华催灯悲白头,执舟泛清流。碎浮影,跃苍黄,抚琴弄纤云,乘风笙歌扬。镜湖月明太白梦,仰天大笑蔑王侯。又歌嵇康傲风骨,暗香浮动梅枝瘦。夕阳扶弱柳,飞鸿啼孤愁。寒霜煞白抹天色,残花凋零水自流。我歌皓月枝头落,我狂星斗坠苍穹。诉不尽,意气风发少年志,也唱风雨也无忧。且停杯,策马游,吐纳云中月,折笔缚苍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