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元宵节又叫什么节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20:09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1-01 23:33
元宵节又叫什么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02 00:40
问题一:元宵节又名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谢谢观看,问题二:元宵节又称什么节 上元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问题三:元宵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问题四:为什么有元宵节?元宵节是什么?为什么叫元宵节? 什么叫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础“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
为什么叫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问题五:元宵节是老传统 元宵节又称什么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问题六:元宵节为什么又叫灯节30字 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家人们陆续要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沙盘中放着家庭每个人的酥油灯。当全家人到齐坐定后,由家中的长者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表示兴旺和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待油灯燃旺后,每个家庭成员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然后做“都瓦”, 祈祷安拉保佑一年平安,祈祷仪式就此结束。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饭后,各家将把最大的灯烛点燃,绑在木杆上插上房顶,名叫“天灯”,塔吉克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招来吉祥,让事事如意。这时全家人要肃立房前,仰望熊熊燃烧的火把,默默地祈祷。与此同时,在房前点起驱鬼的火堆,孩子们围绕着燃烧的篝火欢乐地跳跃。这一夜从山村到牧场,在火把的照耀下,各村各户灯火通明,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彻夜不眠,年轻人尽情欢乐、小孩子尽情戏耍,通宵达旦。 节日的第二天,一家人都到祖先坟上扫墓。到了墓地,先给每座坟墓点燃三、五支酥油灯,把招魂龚插在盘子里,摆上油馕、熟羊肉等准备好的祭品,并用一个盘子盛上麸皮、面粉、酥油等搅拌而成的“依德”。一家老少跪在坟前向亡灵祈告,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平安。仪式结束后,他们各家互相交换在墓地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围坐在一起进食,并互相祝贺节日。问题七:元宵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元宵节的起源
--------------------------------------------------------------------------------
02/10/2006/09:33 华夏经纬网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问题八:今天除了是元宵节还有什么节 正月十五问题九:在古代,元宵节又是女子们的什么节日?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也是友朋相聚,观赏美丽,放飞心情的日子。
在古代,适逢元宵佳节,各地都要举行大型的游艺观灯活动。灯节期间,白昼为市,即万盏彩灯高悬于市;入夜时分,火树银花,五彩缤纷,光焰烛天,亮如白昼。全城万人空巷,灯市人山人海。观灯赏景,通宵达旦。此日,人们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在大街上,田园边,尽情欢歌笑语。
考证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当形成于公元550一580年的北齐、北周年间。《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载:“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另《西域记》载:“摩喝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南北朝时逐渐形成的元宵张灯节俗,在与佛教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合流后,遂演变成闹花灯的民间风俗。
元宵节,是古代女子们的盛大节日。古谚云:“照井水,面皎美”。民间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女子会显得更加美丽。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成为花容月貌,俗称“元宵照井”。
元宵节,又是一个“金吾不禁”的夜晚。“金吾之禁”指古代都市中每日天黑之后就禁止居民和闲杂人员在市街上行走活动的宵禁制度,只有重大节日才会解禁。隋朝以来,是日都要敞开帝京各处城门,让京郊百姓进城观灯。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唐《两京新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唐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赞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香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宵开弛禁制度,使得人们可以倾城观灯娱乐,同时也给有情恋人提供了理想的幽会良机。元宵夜的男儿们,可以一任不醉不归;女儿们可以抛头露面,无所顾忌。“士女如云服珥鲜”,“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见遗簪与坠钿”;衣香鬓影,罗绮满街;真所谓“看灯兼看看灯人”。男女老少消遥自在,过着随心所欲,弥足珍贵的“轻松自在夜”。
元宵夜,还是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月象征着圆满的爱情,蕴含着热恋中的男女,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南宋朱淑真《元夜》)的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在朝野一直备受重视。民间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出外观玩。青年男女借此良辰,乘机相约幽会,结伴出来观灯。于是在灯火稀疏之处,郊外名胜之地,都有深闺妇女的芳踪,才子佳人的缠绵故事,屡屡发生。
古代有钱人家女子,被称为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因长处闺中,遵循礼制,一向禁止外游。每到元宵,她们能名正言顺地结伴外出,夜游观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永遇乐》)。元宵夜出游,成为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千古以来,才子佳人元宵节里,一见钟情的故事不断。很多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并成为许多爱情故事的源头。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虽然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但那是一对已婚夫妻的悲惨爱情故事。从节庆的内涵和风俗着眼,元宵节更多地表达着男女相慕相恋之情,因此,元宵节才是名副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情人节”。
传说北宋丞相司马光的夫人,元宵夜也要到市上看灯赏景。司马光说:“家中有灯,何必到市上去看”。夫人说:“我还要观看游人”。司马光只好无奈自嘲:“难道......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02 01:28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