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动中禅中提到的“佛性”是什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20:27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1-03 22:57
在中国的动中禅中提到的“佛性”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1-03 23:15
我有幸到泰国参访过几位隆波田禅法的老师,亲近他们且接受指导后,可以越来越明确的说,这个方法与禅宗毫无关系。
且不论国人混淆其于大乘名相,甚至对禅法的理解,国人也多是在一相情愿的套用“佛性”之类言辞,以符合自己的想望,却全然不顾泰国人的原意。
用隆波田禅法的著名老师阿姜甘澎的表述:这个方法是三步,
第一步,观风大所引起的身动,以观身为基,培育稳固的正念。
第二步,仍以身为基,扩展以观心念的生灭。
第三步,观“观者”或说破除对“观者(或觉性)恒常”、“观者是真我”的无明错觉。最后结果呢?一切名法与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所以没有”谁“获得”什么“,只有”迷(无明)“的消除、执着的消解以及烦恼的熄灭,而自己是否有烦恼,是骗不了人也骗不了己的,这就是这个方法的目的。至于其他名号,他们确实是不太关心的。
另一方面,确实他们许多人知道六祖也读过《坛经》,但是以泰国人的思维在读,你甚至不需要懂泰语,只要稍用心听他们的理解就不难发现,正如此文所说,他们是先懂巴利经典再读北传经典,完全是按照那个思路理解,而且人家压根就没真想去学你的禅宗。
我记得一篇泰国人所写的纪念隆波田的文章,还提到他们与日本禅师会面,事后隆波田(或文章作者)认为那个日本禅宗老师教导的其实只是奢摩他。
此文作者提出”觉性“可能引起的误解,看来是需要思量,目前有朋友翻译隆波田禅法的著作,看来应该建议其改回正念或英文的awareness(觉知)。
总之跟这些老师亲近以后,会知道他们没有人宣扬”恒常佛性“之说,只是反复强调无常、生灭、苦、无我,以及灭苦的可能性。
遗漏一点,很重要,或许是许多人故意不去理解的,那就是隆波田禅法的合格老师们一再说:“正念(觉性)本身也是生灭的,不要执着它。”
“这是他们实际指导中,在”看念头“阶段重点强调的,以免行者堕入奢摩他或是”观之染“。国人实践此法者,不可不查,尤其对那些跟随没被认为是有资格指导此方法的”老师“的人,小心。
泰国人不太严谨,所以他们对传承不那么爱在口头或书面上强调,可是在禅法的内部,他们都清楚知道谁有资格谁没资格。--sakshin南传佛教的专列---朗月
且不论国人混淆其于大乘名相,甚至对禅法的理解,国人也多是在一相情愿的套用“佛性”之类言辞,以符合自己的想望,却全然不顾泰国人的原意。
用隆波田禅法的著名老师阿姜甘澎的表述:这个方法是三步,
第一步,观风大所引起的身动,以观身为基,培育稳固的正念。
第二步,仍以身为基,扩展以观心念的生灭。
第三步,观“观者”或说破除对“观者(或觉性)恒常”、“观者是真我”的无明错觉。最后结果呢?一切名法与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所以没有”谁“获得”什么“,只有”迷(无明)“的消除、执着的消解以及烦恼的熄灭,而自己是否有烦恼,是骗不了人也骗不了己的,这就是这个方法的目的。至于其他名号,他们确实是不太关心的。
另一方面,确实他们许多人知道六祖也读过《坛经》,但是以泰国人的思维在读,你甚至不需要懂泰语,只要稍用心听他们的理解就不难发现,正如此文所说,他们是先懂巴利经典再读北传经典,完全是按照那个思路理解,而且人家压根就没真想去学你的禅宗。
我记得一篇泰国人所写的纪念隆波田的文章,还提到他们与日本禅师会面,事后隆波田(或文章作者)认为那个日本禅宗老师教导的其实只是奢摩他。
此文作者提出”觉性“可能引起的误解,看来是需要思量,目前有朋友翻译隆波田禅法的著作,看来应该建议其改回正念或英文的awareness(觉知)。
总之跟这些老师亲近以后,会知道他们没有人宣扬”恒常佛性“之说,只是反复强调无常、生灭、苦、无我,以及灭苦的可能性。
遗漏一点,很重要,或许是许多人故意不去理解的,那就是隆波田禅法的合格老师们一再说:“正念(觉性)本身也是生灭的,不要执着它。”
“这是他们实际指导中,在”看念头“阶段重点强调的,以免行者堕入奢摩他或是”观之染“。国人实践此法者,不可不查,尤其对那些跟随没被认为是有资格指导此方法的”老师“的人,小心。
泰国人不太严谨,所以他们对传承不那么爱在口头或书面上强调,可是在禅法的内部,他们都清楚知道谁有资格谁没资格。--sakshin南传佛教的专列---朗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