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要怎样熬效果最好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5-06 00:5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5-06 01:03
- 1楼网友:煞尾
- 2021-05-06 04:48
- 2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5-06 04:40
熬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熬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熬出,且易熬干. 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还应当根据各位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即药味的多少)来确定.有时医生开出某些预防流感或流脑,以及治肝炎及癌症的处方,用大剂量,超常配伍,一剂药多达二十味以上;再如考虑到一些药物吸水性强,体积大的特点.常可选下列加水法:①熬药代水法.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熬其他药.②分熬合汁法.将需水量大与需水量小的药物分熬,各滤其汁,再混合熬浓缩.③多汁浓缩法.将药合在一起熬,熬上二,三次,将每次熬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熬,浓缩至400毫升左右服用.前二种方法适宜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 熬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掌握火候 古人对熬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熬取出来,且容易熬干.小火熬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熬,多以急火熬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熬慢煨.中医外科炼制丹药,尤其强调掌握好武火(急火,大火),文火(慢火,小火). 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熬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熬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熬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熬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即可.
- 3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5-06 03:56
- 4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5-06 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