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哈尼族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2 19:06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10-12 06:29
云南红河哈尼族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10-12 07:49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一、简介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流传于红河县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几个哈尼族村落,其流传地区自然环境封闭、交通不便,历史上一直是瓦渣长官的辖域。单一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及土司政权长期统治的政治历史背景,使得外来的异质文化始终未能渗透进普春一带,哈尼族多声部音乐等原生态传统文化才得以系统保存下来。该民歌一般分为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帮腔二种,演唱内容以原生态的《栽秧山歌》为主体,其它的《欧楼兰楼》、《情歌》等为附体,与哈尼族其它民歌相比较,多声部民歌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二、主要特点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包括了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曲目以《吾处阿茨》(栽秧山歌)和《情歌》最具代表性。演唱方式分为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两种。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场合多样化,梯田、山林和村寨都可以是其的表演空间。伴奏乐器均由民间歌手自己制作,三弦、小二胡只在普春村使用。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唱词结构以开腔用词、主题唱词、帮腔用词三部分构成一个小的基本段落,其音乐形态在歌节结构、调式音列、调式色彩、调式组合和多声部组成等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三、传承价值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凝聚着哈尼族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演唱天赋。在田野考察过程中,有关专家已采录到8个声部的原生形态哈尼族多声部民歌,这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已引起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与社会生产,尤其是与梯田稻作农耕劳动相伴而生,它是研究哈尼族文化及其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资料。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深藏哀牢山系腹地,其传承完全依赖民间歌手,尽管它已引起音乐界、人类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但长期没有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具有多声部音乐综合素质的传承人日益减少,这一宝贵的民间音乐形式正处于失传的边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