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解释几句难以理解的佛经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4:42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3-27 17:53
请解释几句难以理解的佛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27 17:58
1,“摄心为戒,因戒而定,因定发慧。”
时时照管好自己的心,不使其散乱。这就是摄心,就是戒。因为这样的观照久了就形成定力,一直保持这样的定力渐渐就会产生智慧。
这里的戒,是没有善恶分别的清净戒。
2,“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就是如果没有得失心,就自然进入无分别的清净心,心就自然安稳了。
3,“或有来求手足耳鼻,头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悉能一切欢喜施与。
如果有众生来请求帮助,菩萨哪怕是身体等也要欢喜的供养。注意,这里的众生不是单单指善良的,而是一切众生。所请求的也不单单是出世的佛法,而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有的一切。可以供养都要欢喜供养,没有反悔痛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27 19:44
支持楼上的
  • 2楼网友:duile
  • 2021-03-27 19:36
1。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首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是摄心,最浅近的说,说是坏事不做,好事多做。真正讲到彻底觉悟的时候,好事也不著相去做了,就离开好坏,就任运了。所做的没有不是好事,像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戒的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止恶生善,这是最基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它是第一条。你总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去影响别人。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头,踩著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种情况很多很多,这都不好嘛!具体说呢,作为佛教徒,应该是受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不能再去皈依其它宗教道门。皈依后这才是真进了佛门。也可以自己受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示决心。我依止佛,依止佛给我传的教法,我也皈依这一切奉行佛的教法的大众。这就叫三皈依。有了三皈依就成为佛教徒。
2.的意思是在内心去掉对胜负的心思、想法,没有什么欲望才会心安理得,也会得到更高的悟境。
《法句经》云:‘胜者生怨,负者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3.菩萨摩诃萨修大涅盘。或时睹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着之相。何以故。善观相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qie4)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为色香味触因缘故。从昔无数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尽地草木为四寸筹(chou2)以数父母亦不能尽。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行苦不可称计。揣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菩萨摩诃萨如是深观一切众生以是欲因缘故受苦无量。菩萨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圣行者。观察是身从头至足。其中唯有发毛爪齿不净垢秽。皮肉筋骨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泪。肪膏脑膜骨髓脓血脑胲诸脉。菩萨如是专念观时。谁有是我。我为属谁。住在何处。谁属于我。复作是念。骨是我耶。离骨是耶。菩萨尔时除去皮肉唯观白骨。复作是念。骨色相异。所谓青黄赤白及以鸽色。如是骨相亦复非我。何以故。我者亦非青黄赤白及以鸽色。菩萨系心作是观时即得断除一切色欲。复作是念。如是骨者从因缘生。依因足骨以拄(zhu3)踝骨。依因踝(huai2)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膝骨。依因膝骨以拄髀(bi4)骨。依因髀骨以拄臗(kuan1)骨。依因臗骨以拄腰骨。依因腰骨以拄脊骨。依因脊骨以拄肋骨。复因脊骨上拄项骨。依因项骨以拄颔(han4)骨。依因颔骨以拄牙齿。上有髑髅(du2 lou2)。复因项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臂骨。依因臂骨以拄腕骨。依因腕骨以拄掌骨。依因掌骨以拄指骨。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时身所有骨一切分离。得是观已即断三欲。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触欲。菩萨摩诃萨观青骨时。见此大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悉皆青相如青色。观黄白鸽色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眉间即出青黄赤白鸽等色光。是菩萨于是一一诸光明中见有佛像。见已即问。如此身者不净因缘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视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无主。谁使之然。作是问已。光中诸佛忽然不现。复作是念。或识是我。故使诸佛不为我说。复观此识次第生灭犹如流水亦复非我。复作是念。若识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复作是念。是出入息直是风性。而是风性乃是四大。四大之中何者是我。地性非我水火风性亦复非我。复作是念。此身一切悉无有我。唯有心风因缘和合示现种种所作事业。譬如咒力幻术所作。亦如箜篌(kong1 hou2)随意出声。是故此身如是不净假众因缘和合共成。而于何处生此贪欲。若被骂辱复于何处而生嗔恚。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净臭秽。何处当有受骂辱者。若闻其骂即便思惟。以何音声而见骂耶。一一音声不能见骂。若一不能多亦不能。以是义故不应生嗔。若他来打亦应思惟。如是打者从何而生。复作是念。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缘横嗔于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jiu4)。以我受是五阴身故。譬如因的则有箭中。我身亦尔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则散乱。心若散乱则失正念。若失正念则不能观善不善义。若不能观善不善义则行恶法。恶法因缘则堕地狱畜生饿鬼。菩萨尔时作是观已得四念处。得四念处已则得住于堪忍地中。菩萨摩诃萨住是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meng2)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恶口骂詈(li4)挝(wo1)打楚挞(ta4)。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
--节选自《大般涅磐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