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问烧绿釉陶瓦的绿釉配方怎么配置?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4 16:25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8-24 12:42
我想烧制绿瓦,就是怎么也试验不出来釉色。请知道的朋友帮下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8-24 13:24
唐三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由单色釉到三彩釉的演变过程。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这种陶器在陕西关中地区首先出现、但在汉武帝时期的墓葬中仍很少发现。大约字汉宣帝以后,铅釉技术开始获得比较快的发展,此时关东的河南等地也有了较多的发现。到了东汉时期,铅釉陶流行地域十分广阔,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地区,南抵湖南、江西等地均有出土。这种低温铅釉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支瑰丽的花朵。它不仅有着翡翠般美丽的绿色,而且釉层清澈透亮,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光彩照人。

汉代的铅釉陶与唐三彩在釉料里掺入大量的铅这一点事相同的,它是唐三彩的渊源。但是,它与唐三彩还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汉代铅釉是单色釉,施釉较厚,流动性不如唐三彩大,彩色没有三彩多。其次,汉代铅釉陶,其釉料是施在普通红色或灰色瓦胎器皿上,制作粗糙,不像唐三彩那样将釉施在白色黏土做成的坯体上,制作精细。第三,汉代铅釉陶没有经过素烧坯体,唐三彩却一定要经过素烧坯体,而且烧坯体的温度较釉的温度要高。

三国、两晋时期,制陶手工业远不如汉代发达,民间流行的陶器,大都是粗糙的灰陶,火度低,质量差。至于铅釉陶器,虽仍烧制,但数量很少,质量也不如前。北魏建国后,北方陶瓷进入复兴时期,这时低温铅釉陶器,在北方又继续盛行,并用于宫廷建筑。这种釉陶在汉代的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用途日益扩大,品种花色增多,釉色莹润明亮,出现了新的面貌。在施釉方面,有些黄地上加绿彩或者在白地上加绿彩;有些黄、褐、绿三色釉迈进了一步,并为过渡到北齐时期,铅釉产品制作更精。(图3)是1971年河南安阳县洪河屯范粹墓出土的北齐浅黄釉长颈瓶,高32厘米,口径6.8厘米。侈口,细长颈、鼓腹、小平底,胎骨细白,施浅黄色釉,腹部挂有一片翠绿彩。造型美观,湿润典雅。(图4)是1958年河南濮阳县区河寨李云墓出土的北齐绿彩黄釉罐,高24厘米,口径8.7厘米。直口微敛,肩部有四系,系下饰忍冬纹一周。胎骨呈白色,腹部以上施米黄色釉。由口沿至腹垂挂六条艳丽夺目的绿彩。此类釉陶器可以认为是唐三彩陶器的萌芽,起着汉、唐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这种工艺又经过隋代进一步发展,到唐代,工匠们总结前人经验,经过反复实践,将多种釉同时使用于一件器物上,终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釉陶工艺品——唐三彩。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汉铅釉陶和唐三彩中间,或者说在北齐釉陶出现之后,应有彩绘釉陶这一过渡阶段。彩绘釉陶是在釉陶器表面施彩的,用来美化器物,满足了人们对雕塑和绘画艺术的要求;但彩容易脱落,为克服这一缺陷,工匠们在这方面不断实践,始改进为加彩以后再用火烧,使其牢固。所以,彩绘釉陶应是三彩发展的前身。陕西昭陵郑仁泰墓出土的466件施黄釉和绿釉的陶俑,在釉面上彩绘了各种色彩。这批彩绘釉陶,为我们研究唐三彩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种彩绘釉陶在质地上与汉代以来的铅釉陶不同,它用的是瓷土,而且是先素烧胎至1100℃,然后施釉再经过二次烧制而成,其在胎质、施釉、工序、火候等方面与三彩几乎完全相同。但是,在釉色、施釉厚度、釉彩流动性以及彩绘等方面还不能与唐三彩等同,只能看作是比釉陶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随着真正三彩器的出现,它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悄然隐退,将历史的舞台让给了风骚独领的唐三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