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雨花古寺历史 急求啊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3-19 17:47
- 1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19 19:11
雨花古寺建于容奇南区小沙浮岗山麓。循容山书院左后侧小道可达。寺地面积约五亩。这座不算很大的古寺,门临水田,远挹青山,可说有山青水秀之妙。雨花寺相传为明末古止和尚开山。古止原是广州河南海幢寺今释和尚法侄,今释原名淡归,是明末天然和尚法徒。明末淡归隐居仁化县丹霞山别传寺,创寺开山并尊天然和尚为开山始祖。天然和尚有诗云:“帐望湖山未敢归,故园场柳欲依依。忍看国破先离俗,但道亲存便返扉。万里飘蓬双短鬓,十年回首一僧衣。悲歌话尽寒山在,残雪孤峰望晚晖。他们师徒二人著有不少反清文字,后被满清查悉,焚寺杀僧,天然和尚遗骸也遭磨粉泄恨。据说:天然和尚年谱及海云禅藻集有云:“古正”字轮源,湖州人,国变后携子智徒步来粤皈依天然。又有:“止言”名今堕,番禺人,明诸生,亦皈依天然座下。所以,古止和尚是否两人变名就不可知了。古止和尚反清失败后隐居容奇雨花寺,相传雨花寺过去曾有一对木刻联:闲僧扫径翻红叶,游客们碑剔绿苔。据说是与古止交往的顺德名士何不偕遗作云。
雨花寺原为许家庄地,许也是明末老人。庄内有流花桥、洗马池等。洗马池早已辟为生产地,流花桥还是一座通行桥。雨花寺开山以来,经历三百多年了。在清代曾三次重修扩建。据云:过去曾有两块碑记。第一块碑记为嘉庆五年,由何、岑、杨诸姓人发起。碑文中说乾隆年间曾有乡人共集江南会醵资为寺置产。第二块碑记为嘉庆十七年,集祝圣会建?提殿、观音堂及二山诗社各殿宇。同年,李蟠根送出窑造罗汉十八尊(每个高约一尺)。
第一碑记勒石人为住持僧纯璧,碑文所记是记诸仙翁吕纯阳降乩,因嘉庆初年离乾隆不远。怵于丹霞焚寺,杀僧磨骸的祸害,言之犹栗,坟文字记诸仙乩。且两碑记中绝无一字提及古止和尚开山事,可见古止与丹霞淡归的密切关系。
第二碑记为嘉庆十七年住持僧纯清勒石。闻纯清道行高洁,多与邑中名士往来。当时,有梁廷?回粤居乡,时至容奇访旧。他的诗集中有关于雨花寺的。如诗:
夜深过流花桥入雨花寺茶话:
村塍如绣晚生霞,度过平桥路又斜。缺月羞人迟入树,老僧爱客叠呼茶。孤灯未烬觅残叶,清磬刚疏闻落花。到此颇如身出世,浑忘琴剑滞天涯。
雨花寺第三次重修为道光廿九年,无碑记可考。只有大雄宝殿的殿门扁额刻着陈苹、莫如璋等姓名。至光绪十五年乡人陈恩荣等集普济会建闭墓醮,捎金置田,以助香火。当时住持为礼航和尚,人们都叫他和尚七,原为本乡陈姓子,童子出家,住寺数十年。日诵金刚经,暇则对客烹茶。时陈恩荣年已七十,每日必到寺谈禅云。
雨花寺建寺以来,虽历三百多年,古寺面貌变化不大。当时古寺山门有雨花古寺横额,并有对联:和尚既出家,再勿自寻烦恼;男儿生为国,要当大发慈悲。入山门后则为一长廊,可作来客休憩处,廊外为广阔庭院,遍植花木,院中有池,建有栏杆,再进是天井,有一水井,清澈见底,用以沏茶,香洌可口。在二、三十年代,容奇的大茶楼,如三元,琼珍、如意、昌记等都派专人到此挑运井水,标榜是雨花甘露、雨花寺山水名茶,以吸引茶客,井旁有古老桂花树,树径盈尺。过天井入门处有横额:闻木樨香。两旁刻对联:问桂花开未,闻木樨香乎。再入门又有横额:古止兰若与对联:止水明如镜,好山青到门。
正中就是大雄宝殿。殿内除佛像外,有北田五子神位。北田五子是:何衡字左山,何绛字不偕。据胡方撰何不偕墓志载:乾隆十二年葬于容奇小浮沙岗,他的曾孙一鸣立石。梁木连字器圃。陈恭尹字元孝号独漉。陶璜字若子等五人。大雄宝殿左边是观音堂。堂中有观音岩,供着一尊观音大士。两旁排列着十八罗汉,殿右是僧舍和香积厨等。寺的周围建有围墙。
日寇入侵,雨花寺遭破坏很大。1945年日寇投降后,由已故知名人士岑学吕倡议重修。并由清远飞来寺知客僧卓禅和尚来作住持。寺中并有岑氏撰写的对联:劫后归来,花鸟迎人僧入定;眼前认取,风幡不动佛无言。
解放后,卓禅离去,寺产归当地生产队接管。在十年浩劫中,雨花寺又遭破坏不少。各项文物,极少幸存。近年又经地方人士集资重修,由佛教会管理,有方华和尚(八叔)住持。已修复了三尊佛像,一个弥勒,一个韦陀。至于过去珍贵的十八罗汉,以及颇为名贵的两张鸡毛革木凳和古老的桂花树等没有了。那些石碑、长廊、围墙、栏杆等也都毁坏不见了。据云:鸡毛革木凳夏天久坐不热,凳面厚约五寸,宽约一尺,长约一丈。这三项东西:十八罗汉、鸡毛革木凳与古老巨大的桂花树被算为雨花寺的三宝云。
听说,岑学品著有容奇雨花寺考略一文,曾铅印出版,惜年湮日久,散失不存了。
追问图片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