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中上阕主要内容是()。?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7:10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01-03 10:24
《沁园春 雪》中上阕主要内容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1-03 11:12
上篇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531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中国北方的雪景,大地全部被冰雪覆盖,经常是漫天的雪花飞舞。眺望长城南北,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上下游,流水也顿时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连绵的群山像银蛇一样蜿蜒游走,秦晋高原则如一群白象在不停的奔驰,似乎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娇艳动人。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不住的赞叹。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没有注重文治;唐太宗和宋太祖,文学才华又略显不足。
而当时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注重武功(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树)。这些都已过去,成为历史了,真正能够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要算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531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中国北方的雪景,大地全部被冰雪覆盖,经常是漫天的雪花飞舞。眺望长城南北,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上下游,流水也顿时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连绵的群山像银蛇一样蜿蜒游走,秦晋高原则如一群白象在不停的奔驰,似乎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娇艳动人。
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不住的赞叹。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没有注重文治;唐太宗和宋太祖,文学才华又略显不足。
而当时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注重武功(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树)。这些都已过去,成为历史了,真正能够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要算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1-03 13:45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和议论。 前3句是总写北国风景!
- 2楼网友:逃夭
- 2021-01-03 12:39
诗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北方雄伟的壮美雪景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开篇,作者点明主题.地点/千里/万里/北国/冰封/雪飘/===风光二字/一动一静,互相映衬,使北国雪景显得雄伟壮丽,生吃勃勃0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冰封大地/漫天雪舞的北国世界图/也为下文的继续描绘铺开了巨大的艺术空间
- 3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1-03 12:28
诗词的上半阕一般写景,下半阕抒情。
《沁园春 雪》的上半阕主要是描绘北国美丽壮观的雪景,歌颂大好河山的秀美。
- 4楼网友:鸠书
- 2021-01-03 12:14
《沁园春 雪》上阕的主要内容是描绘北国风光,为下阕写历史人物的贡献和自己的抱负奠定基础。
- 5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03 12:02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