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爱这土地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00:29
  • 提问者网友:
  • 2021-03-21 16:04
全诗公几小节?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0-03-20 01:46
共两小节

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

意象即意境。“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三、强烈的对比,映射执著的爱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是作者在开头留给我们的悬念。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上面的悬念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需要指出,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是诗人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的新的艺术追求。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诗人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答案补充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秋
  • 2019-04-21 01:51
艾青《我爱这土地》解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1、意象:我、鸟;2、动力:“假如”引发想象力,奠定韵律和感情基调。3、词解:鸟的含义,为何取鸟?联想到后来的歌唱,无特定名词,故归类为一般想象。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1、意象:我、喉咙、歌唱;2、动力:“嘶哑”抢占句子重心,“歌唱”引发声音体验。3、词解:为何取嘶哑?美学取缺,引发后面的情感抒发。嘶哑原意?诗人当时生活接触的一个现象或者词语,比如感冒。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1、意象:暴风雨、土地、河流、风。2、动力:主要的:打击、汹涌、吹刮、激怒,次要的暴风雨、悲愤、无止息;动词产生运动力,属于暴力,暴力表示狠,狠表示残忍,残忍导致同情,同情导致爱怜;形容词副词表达力度,名词表达恐惧对象。土地、原始词语,苍老,本原。3、词解:特定词语,歌唱内容。为何取风雨河流这些词语?风雨河流的古义是什么?是否暗示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一个雨夜?4、象征:生存的土地,国家与民族。5、新格律:铺陈——赋:引领词“这”,单字,引发旋律的单节开头。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1、意象:林间、黎明;2、动力:“温暖”引发触觉体验,抢占句子重心。3、词解:林间——一种对关怀、眷恋的渴望寓意母亲或爱人或家,黎明——太阳光、希望、渴望、向往、欣喜,两者都表达一种回归梦想的心情,温暖提升了这种心情。非特定词,由上面的特定词推导出来。4、新格律:“和”字承接上三句的“这”,是为递进,在形式上仍属于排比。   然后我死了。1、意象:我、死。2、动力,死、了。死字具有震撼力和恐惧力。了,表示状态。3、词解:为何言及死?死代表脆弱、生病、受伤、失望、牺牲、完美的追求……,真的假的?仍为假设,“假设”一词隐藏,对上,回到假设自己鸟本身,对下,死了以后还能够做什么?4、新格律:句间关系动力,对上承接,对下假设。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1、意象:羽毛、土地。2、动力:“腐烂”产生恐惧力。3、词解:为何产生腐烂?是死的进一步描述,表示真的死了。背景:接触过?最近的思考问题?4、新格律:对上承接假设,本身进一步解释上句之“死”之状态,其动力来自对上的补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1、意象:眼、泪水。2、动力:含、泪水。关键在泪水,泪水产生悲悯感,悲悯产生同情力,眼和泪为搭配词。3、词解:爱之深情,用情至深,无言以达,唯有泪千行。4、新格律:与上无关,是所谓诗人在创作时,以无词或无需再表述下去,而以直接抒情来终结。提问句,引发下句答案。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意象:土地。2、动力:爱、深沉。爱产生爱情力,表达出原始意思,代表个体对某事物的情感投向。深沉,增加力度。3、词解:土地的重新选择,是回到主题,实际上是回到诗的表达对象。对象产生一种对话力。前述隐晦,极致坦白了,言语应当短了,过多则伤力。4、新格律:回答上句,并回归整体,在情感律上得到平衡。   整首诗的意象:我——鸟——土地。   整首诗的力:我变成鸟爱这个土地。力是爱,出发点是我,方向和终点是土地。   整首诗的格律:假设——排比——转折——转折——疑问。句与句的关系、句与段的关系、句与整体的关系,表达了情思的律动,是情思律动的表现形式。   韵律分析: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鸟,niao,三声,响沉。奠定全篇旋律和情感基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