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有谁知道晏殊的采桑子,这首诗的意思。谢谢了。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2 16:34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12-22 03:50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如题。。根据回答给分。。非常感谢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如题。。根据回答给分。。非常感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2-01-10 03:46
寥寥几笔先勾出一幅诱人春景:早春二月天晴气和,遍地花香草绿,春日的暖景无穷无尽,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晴和的天气,醉人的花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春日美景,置身其中,感受这清新,感受这希望,词人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入了醉人的春天。
阳和,指春天的暖气,借指春天。芳菲,就是芳香的花草。溶溶,是形容和暖的意思。
“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
嬉戏翩翩的美丽蝴蝶,游来荡去的多情蜜蜂,在春风中陶醉着,若隐若现,飞来舞去,弄的人眼花心乱。
甜蜜美好的春天,花香缭绕的春天,蝶飞蜂舞的春天,传播着爱意的春天,孕育着果实的春天。
这时节,若有个学步的幼童一定会问,这么多蜂蝶要去哪儿呢?当然是“深入千花粉艳中。”意境由静到动,整个画面动起来了。此处一个深字用得让人浮想联翩拍案叫绝。 粉艳,就是娇艳的颜色,借指花朵、花瓣,唐代杨巨源的《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诗有:“好风轻引香烟入,甘露总和粉艳凝。”
这样的春天,谁人不爱,谁人不恋?恋而欲留之,词人自然地引出了下片的惜春感慨。
“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
谁知道怎样才能系住天边的太阳啊?让我们永远地占有春风。
此处“何人解系天边日”,暗用“系日”典,语本晋傅玄《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意为设法挽留住时光。占取,就是占有的意思。
这样急切地要留住春天,究竟为何?
“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原来词人是发了爱花之心,护花之意,留住春天,才能避免那“令繁花飘零,一片飞向西来一片飞向东”的暮春惨景。繁红,就是繁花。
落红满地是暮春的悲伤,而这悲伤的极致是满地的落红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随风飘零,一片西飞一片东。这儿词人化用了唐朝诗人王建的“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的诗句,化用得自然和谐,全无雕琢痕迹。
晏殊所叙写的,是词人对于春光易逝,美景不长的痛切感受。这一主旨,与另一篇《采桑子.红英一树春来早》相近,不同的是:前篇情调哀伤,意境低迷,而本词则高旷明朗,境界阔大而浑融。
上片,笔触清丽,极写春景之类,可谓词中有画:花草芳芬,日光融融,戏蝶游蜂,粉艳千丛,处处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上片将春景写得愈美好,则下片惜春留春的情意也就愈发深切。但作者并不一般化地直道惜春之意,而时在下片突发痴想,更强烈、更集中地表达自己的迫切心情。这里词人灵活地运用晋人语典,希望有人能用绳子去系住田边的红日,免使时光飞逝,春光消逝,春花凋谢。当然,这一切仅仅是痴想,仅仅是一种空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正是这种“无理而妙”的手法,把词人无比爱惜春光的心情表达到了极致。
晏殊的这首采桑子词作日期不详,我猜想是晏殊的早期作品。词人此时应当是初露头角,仕途得意,满目春晖,景美花艳,事事如意,只愿留住好时光,年年此日,日日此时,阅尽好春光。
等到词人登到仕途的顶峰,阅尽春景无数,似乎得到了一切但又倍感失落的时候,就该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叹了。旧物消亡,新物重现,周而复始,轮回渐进,自然进程无人能改变,无人能阻挡,除了顺其自然,也只能“小园香径独徘徊”了。
再等到仕途颠簸,看穿一切,人之将老的时候,词人发出的就该是“酒筵歌席莫辞频”“不如怜取眼前人”的似是超脱实是无奈的人生忠告了。
晏殊的这首惜春词,于多数伤春词的凄凉哀切不同,温丽秀洁,婉转清新,爱春而惜春,惜春而留春。
既有惜春心,即使留她不住,又有何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2-01-10 04:32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 析 欧阳修六十五岁时告老,退居于早年贬颖州(今安徽阜阳)时所营治的宅第。 颖州城郊,有一碧流十里的西湖,风景清幽,引退后的欧阳修常徜徉其间, 仕宦奔波一生,终归于优游林泉的安闲自得。《采桑子》十首正写于此时。 每篇首句末三字皆用“西湖好”领起,或写轻舟短棹,惊起沙禽掠岸翩飞; 或写风清月白,一片琼田碧水如浸;或写残霞夕阳,野岸无人孤舟自横; 或写绿荷深处,画船载酒烟雨霏霏。所取景色角度不同,无一篇重复, 用疏隽清丽的笔墨,描绘了颖州城郊西湖的秀美风光, 流露出晚年远离官场纷争、流连山水的恬淡心境, 寄寓了一种安闲自适的情趣。 此词是其中的第四首,写暮春凭阑观赏湖景。上片群芳凋后,残红铺地, 飞絮缭乱,一片春光衰残;下片游春过后,笙歌散尽,游人归去, 一湖暮色沉寂,但词人却在开篇冠之以“西湖好”加以赞赏。“好”,美也。 这花谢柳老、人去湖冷,究竟美在哪里?须于词的结拍处细加体味。 宋代小令词不象长调慢词那样讲究婉转铺叙,而是重在结句,往往通篇蓄意、蓄势, 最后于结处得之,造出一种清韵悠长的意境。此词以“双燕归来细雨中”收束, 和风、笙乐、游人、画船一切繁丽热闹都消歇了,只剩双燕翩然归栖,一帘细雨迷蒙。 这一收结自然有神韵,是喧极归寂的“悟语”。“西湖好”一路说来,终归于一片至寂, 真让人吟味不尽。词中隐然有一缕繁华春色消失的惆怅伤感,但作者以清旷自适出之, 并将它融入归燕细雨的空蒙静寂的意境中。这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的“至寂”之境, 是失落繁丽后的虚寂、闲寂和恬寂,是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人生至高境界, 只有象欧阳修那样历尽笙歌宴乐之后归于退隐的人才能“觉”,才能“悟”, 并在觉悟中脱却世事纷杂,无所牵系地安然自适,淡泊人生。 刘永济《词论》称此词“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义高绝”,正在于此。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