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欺诈 胁迫在民法中无效 在合同法中可撤销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21:12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1-31 04:15
怎么理解欺诈 胁迫在民法中无效 在合同法中可撤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01-31 04:40
您好!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例如欺诈条件:1、一方故意隐瞒或者故意告知虚假事实
2、合同相对方陷入因此陷入错误认识。
3、并因错误的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例如欺诈条件:1、一方故意隐瞒或者故意告知虚假事实
2、合同相对方陷入因此陷入错误认识。
3、并因错误的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1-31 05:49
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法律允许受欺诈的一方当事人撤销该项民事行为, 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机构对“欺诈”做出的法律解释是:欺诈,是行为人故意制造假相、隐瞒事实真相并可能使他人误解上当的行为。只要欺诈行为人有故意实施欺诈行为并有导致他人误解上当的可能性,就构成欺诈。欺诈行为人实施的欺诈行为必须有导致他误解上当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威胁,具有社会危害性,至于是否产生了他人受骗的结果,则不影响欺诈的构成。如果引起他人误解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行为人达到了目的,产生了行为人追求的结果,则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这里必须弄清楚“欺诈”与“欺诈的民事责任”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其构成要件也就自然不同。在欺诈手段上,“故意制造假相”既包括了口头的即“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的欺诈手段,又包括了以书面或行为等方式为欺诈行为的欺诈手段,其涵盖面更为准确和全面。
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例如,甲以对乙造成人身伤害相威胁,强迫乙与之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因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的意志,对于这种行为,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