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贾岛的《访隐者不遇》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14:33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12-19 02: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谈贾岛的《访隐者不遇》访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我国唐代以“推敲”而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仅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就可想见当时来访者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这句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来访者的问题: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这三番问答,至少需要六句才能表达,可是贾岛却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里的“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了。 这首诗的成功,一方面是构思精巧,另一方面是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不能相遇,自然也就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来访者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愈发显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问答,表达感情逐层深入,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希望落空;“只在此山中”,使诗人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贾岛在选取景物入诗时,好像是信笔而书,所虑不远;在色彩的选用上,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其实,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正是诗人精心摄取入诗的。这松与云,这青与白,其形象与色调恰和大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是相符的。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苍松赞其风骨,白云显其高洁,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1.第一段说“此诗就是一个例证”,文章用这首诗证明了什么?(不超过16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认为《访隐者不遇》一诗的抒情有一个逐层深入起伏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惘然若失(每格填一字)3.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说青松白云的形象和色调同隐者的身份是相符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说,诗人访隐者不遇,心情是惘然若失的;也有人说,诗人虽然访隐者不遇,但心情是欢畅愉悦的。对诗人访隐者不遇的心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出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12-19 03:01
答案:解析:1.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2.满怀希望,希望落空,萌生希望;3.青松、白云挺拔苍翠,悠远淡雅;隐者济世活人,超凡脱俗;青松、白云的特点与隐者的品行是相符的;4.本题可有多种答案。答案示例①诗人满怀对隐者的钦慕前来访,却未相遇,因而惘然若失。答案示例②诗人来访,虽未相遇,但为自己所钦慕的隐者是一位济世活人,超凡脱俗的真隐士而感到愉悦。答案示例③诗人来访,虽未相遇,但隐者所居山中的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令诗人心情欢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12-19 03:07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