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夏至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09:49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3-04 18:12
节气夏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3-04 19:45
夏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余下全文>>夏至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芒种 二处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夏至节气古诗词最经典有哪些 夏至节气古诗词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之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之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是谁划分的? 再谈日辰的地支。每个节气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规律的。在叙述这种规律之前,我们先得说说十二地支的孟、仲、季问题。我们知道地支是十二个,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个,所以一个地支配一个月份,称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别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们把这十二个安春夏秋冬来分,三个月为一季。这就是寅、卯、辰为春季,其余以此类推。每季的这三个月,头一个称“孟”,第二个月称“仲”,每三个月称“季”。所以寅、申、巳、亥为四孟,子、午、卯,酉为四仲,辰、戌、丑、未为四季。现在就来谈奇门排局时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地支的规律。不管是哪一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头一在的地支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把上面所谈的两点综合到一起来看,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天干地支的规律是:每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所以要判断当日属于哪一局,就要看这一日属于哪个节气。从大的范围来说,从冬至到芒种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阳遁,从夏至到大概的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阴遁。从小范围来说,在确定了这一三为阴遁还是阳遁之后,就要看这一天属于哪一个节气的哪一元,就知道这一天属于哪一局。
一个节气的上元,并不是从交这个节气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节气上元的头一天,有时在这个节气的前头,有时则落在后头,只在个别情况下和节气是同一天。节气上元头一天称作“符头”。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跑到节气的前边,即符头先至而节气未到,这叫“超神”。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落到节气的后边,即符头未到而节气先至,这叫“接气”。如果这个节气上元头和节气正好碰到一天,即符头与节气同至,这叫“正授”。“超神”在开始时,符头只超过节气一两天,以后逐渐超得越来越多,至超过九天时就要置闰,就是重复一个节气,即把某个节气的上中下三元再重复一次。如在芒种节置闰,芒种上中下三元为阳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种下元阳遁九局之后,接着最后一天(芒种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阳遁六、三、九局,然后才开始夏至上元阴遁九局。置闰的三元称作“闰奇”。
须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哪一个节气中进行。这两个节所就是芒种和大雪,如果不是在这两个节气时,即使超过十天也不能置闰。为什么要放在这两个节气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气恰在二至之前。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从夏至开始,在二至之前的节气置闰,就是在阳遁阴遁开始之前把符头调好,使符头和节气尽量接近,而不致超过过多。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日 小学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汉1月20——21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时间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21日,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2015年3月21日 农历 二月初二 春分
2016年3月20日 农历 二月十二 春分
夏至是,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2015年6月22日 农历 五月初七 夏至
2016年6月21日 农历 五月十七 夏至
秋分,农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或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2015年9月23日 农历 八月十一 秋分
2016年9月22日 农历 八月廿二 秋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2015年12月22日 农历 十一月十二 冬至
2016年12月21日 农历 十一月廿三 冬至节气夏至是什么意思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在北半球,以后白天变短。24节气夏至过了是什么节气 小暑的含义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思是说到了小暑节气,天气开始逐渐变热,但还没到最热之时。有小暑节气,相应的就有大暑节气了。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此时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热消暑;同时,老鹰也会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节气·气候
进入小暑前后,我国华南西部、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处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节气·饮食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小暑节气时间
2011年7月7日,农历6月7日,星期四。
文章来源:365节日大全 原文地址: www.365jieri.cn/jieri/xiaoshu.html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之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之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是谁划分的? 再谈日辰的地支。每个节气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规律的。在叙述这种规律之前,我们先得说说十二地支的孟、仲、季问题。我们知道地支是十二个,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个,所以一个地支配一个月份,称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别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们把这十二个安春夏秋冬来分,三个月为一季。这就是寅、卯、辰为春季,其余以此类推。每季的这三个月,头一个称“孟”,第二个月称“仲”,每三个月称“季”。所以寅、申、巳、亥为四孟,子、午、卯,酉为四仲,辰、戌、丑、未为四季。现在就来谈奇门排局时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地支的规律。不管是哪一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头一在的地支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把上面所谈的两点综合到一起来看,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天干地支的规律是:每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所以要判断当日属于哪一局,就要看这一日属于哪个节气。从大的范围来说,从冬至到芒种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阳遁,从夏至到大概的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阴遁。从小范围来说,在确定了这一三为阴遁还是阳遁之后,就要看这一天属于哪一个节气的哪一元,就知道这一天属于哪一局。
一个节气的上元,并不是从交这个节气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节气上元的头一天,有时在这个节气的前头,有时则落在后头,只在个别情况下和节气是同一天。节气上元头一天称作“符头”。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跑到节气的前边,即符头先至而节气未到,这叫“超神”。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落到节气的后边,即符头未到而节气先至,这叫“接气”。如果这个节气上元头和节气正好碰到一天,即符头与节气同至,这叫“正授”。“超神”在开始时,符头只超过节气一两天,以后逐渐超得越来越多,至超过九天时就要置闰,就是重复一个节气,即把某个节气的上中下三元再重复一次。如在芒种节置闰,芒种上中下三元为阳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种下元阳遁九局之后,接着最后一天(芒种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阳遁六、三、九局,然后才开始夏至上元阴遁九局。置闰的三元称作“闰奇”。
须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哪一个节气中进行。这两个节所就是芒种和大雪,如果不是在这两个节气时,即使超过十天也不能置闰。为什么要放在这两个节气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气恰在二至之前。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从夏至开始,在二至之前的节气置闰,就是在阳遁阴遁开始之前把符头调好,使符头和节气尽量接近,而不致超过过多。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日 小学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汉1月20——21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时间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21日,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2015年3月21日 农历 二月初二 春分
2016年3月20日 农历 二月十二 春分
夏至是,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2015年6月22日 农历 五月初七 夏至
2016年6月21日 农历 五月十七 夏至
秋分,农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或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2015年9月23日 农历 八月十一 秋分
2016年9月22日 农历 八月廿二 秋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2015年12月22日 农历 十一月十二 冬至
2016年12月21日 农历 十一月廿三 冬至节气夏至是什么意思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在北半球,以后白天变短。24节气夏至过了是什么节气 小暑的含义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思是说到了小暑节气,天气开始逐渐变热,但还没到最热之时。有小暑节气,相应的就有大暑节气了。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此时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热消暑;同时,老鹰也会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节气·气候
进入小暑前后,我国华南西部、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处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节气·饮食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小暑节气时间
2011年7月7日,农历6月7日,星期四。
文章来源:365节日大全 原文地址: www.365jieri.cn/jieri/xiaoshu.html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