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帝王之相的鸱是什么动物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17:05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4-13 17:24
象征帝王之相的鸱是什么动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13 17:41
龙子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其实从外形上来看和蛟龙十分相似,比喻起来的话,就是鼻子上方插着一把利剑的海豚,只不过样子比海豚凶残多了。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其实从外形上来看和蛟龙十分相似,比喻起来的话,就是鼻子上方插着一把利剑的海豚,只不过样子比海豚凶残多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13 18:03
「螭、鸱」, 鸱吻 螭吻 【读音】螭吻chī wěn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二子.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鸱吻[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音吃吻),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 》﹞ 开元 初年, 润州 江宁县 瓦官寺 修讲堂,匠人於鸱吻内竹筒中得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 作 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颜之推 亦作此鸱.”《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鸱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螭吻
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像这种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每天有十条龙守宫殿.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人们还会发现,鸱吻的背上插一剑.相传,这把宝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
鸱吻[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音吃吻),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 》﹞ 开元 初年, 润州 江宁县 瓦官寺 修讲堂,匠人於鸱吻内竹筒中得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 作 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颜之推 亦作此鸱.”《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鸱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螭吻
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像这种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每天有十条龙守宫殿.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人们还会发现,鸱吻的背上插一剑.相传,这把宝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