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语拼读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00:41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3-25 16:46
幼儿成语拼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3-25 17:42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首先我们在教室里创设了“每周一读”的环境:布置成语认读卡片;成语故事图片;相关的成语故事图书,让孩子活动在成语故事的环境中。其次,我们在成语的内容上,从两个方面考虑进行选择:第一,所选成语的故事较为简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但又不失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寓意,且容易理解,如:盲人摸象、对牛弹琴等。第二,所选成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我们一开始选择的成语都是和幼儿喜欢的动物有关的,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井底之蛙、叶公好龙等。另外和幼儿的生活有联系的也是我们所选择的,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让幼儿听过之后,会很快理解,并将故事复述出来。这同样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成语故事较为简单,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每天的“说成语”时间里,幼儿的兴趣高昂,大家争着来讲成语、说故事,可见幼儿对学成语的兴趣是多么的高。
粗略统计一下,经过一学期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对成语一无所知,到现在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丰富了成语词汇量。已掌握的近30个左右的成语有: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一鸣惊人、一鼓作气、争先恐后、先人后己、尊老爱幼、相亲相爱等。
二、观察讨论,帮助理解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明显提高。此时的幼儿,学习习惯逐渐养成,求知欲旺盛,所以我们选用与数字、学习有关的成语,如:百发百中、一清二白、一箭双雕、熟能生巧、悬梁刺股、磨杵成针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单以文字出现的成语,肯定难以引发幼儿的关注。为了让幼儿更能自发地去认识这些成语,我们将它们贴在“每周一读”中,并配上了相应的拼音和画面,以吸引幼儿的关注。大班幼儿在已有的拼音和识字基础的帮助下,尝试拼读,当他们拼出了一个成语后,就会有想要了解这个成语的愿望。
接着,我们就在借助图片这一直观材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讨论,从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如:在认识成语“狐假虎威”时,当他们看到了大森林里威风凛凛的老虎呆头呆脑地跟在狐狸后面,而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神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面,一下子使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的道理,理解成语的深刻含义,接着再让幼儿模仿动画中的狐狸和老虎,演演、说说,更加深了对此成语的印象。
讨论也是幼儿理解成语的一种好办法。对幼儿来说,个体理解总是有限的,讨论恰恰是幼儿加深理解的良好途径。如,成语“百发百中”从字意上很好理解,在老师的有意识的点拨、启发下,幼儿在交流讨论中认识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知道了只有在勤学苦练、发奋努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百发百中”。同时,孩子们还从已学过的成语中找出了相类似的成语,如:熟能生巧、铁杵成针等,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三、借助绘画,开拓思维
我们选择的大部分成语都是一些关于动物的,故事性较强的,由一个画面来反映故事内容的。除了运用观察讨论的方法进行理解外,我们还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借助画面进行丰富的表达。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能充分反映出幼儿对成语故事的理解程度。例如:当幼儿认识了成语“守株待兔”后,他们会几人合作,将相关的故事内容分解成几个连续的画面表现出来,并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想象:1.一农民迎着太阳在种地。2.旁边树林里有人在打猎,小动物四处逃窜。3.一只兔子奔跑到路旁撞在大树墩儿上,口吐鲜血倒地而亡。4.农民兴高采烈地拎着兔子回家烤兔肉吃。5.农民坐在大树墩儿旁等兔子,土地荒芜了。
幼儿不仅给故事配上了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精美的封面,而且还装订成册,成为一本值得观赏的连环画。同样的作品还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等。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结伴边看自制的成语连环画,边说着有趣的成语故事。有时还会提出要在书中再增加一些画面,以丰富内容。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同时,在游戏区中,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小道具,让幼儿操作这些道具来讲述、表演故事,他们形象的语言,准确、生动地再现成语故事情节,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真实情感,沉浸在成语故事意境中,其乐无穷。
四、运用成语,分享快乐
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说成语”时间,让幼儿比一比,谁讲的成语故事最多,谁就是成语故事大王。不仅要评选讲故事成语大王,还要评选认读成语大王。我把成语制作成卡片,比一比谁认读的成语多,谁就是认读成语大王了。看到有的同伴获得了表扬,其他幼儿的兴趣也更大了。
教师在不断的教幼儿成语后,要让所学的成语在生活中发生作用,那就需要做到及时的巩固运用,这也叫成语活用。我们经常会借助其他活动,让幼儿来用用成语。例如,在语言活动“慌慌张张的莎莎”中,孩子们就莎莎起床后的表现给予了一系列的成语评定:乱七八糟、糊里糊涂、慢慢吞吞、狼狈不堪等。
在教学中我不放过每一个教孩子的机会,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引发出一个成语,如我做一个讲悄悄话的动作,可以让幼儿用“窃窃私语”来形容。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过生日,我让每位幼儿都说一个成语作为祝福送给小寿星,幼儿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如:万事如意,茁壮成长,岁岁平安,年年有余,一帆风顺?6?1?6?1?6?1?6?1?6?1?6?1
幼儿心理学揭示,幼儿对所从事的活动有了兴趣,就有了不可阻止的内驱力。在成语积累的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听成语故事,做成语动作,玩成语游戏。在理解成语的正确含义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之后,他们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成语,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完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如在学习成语之前,当他们看到公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假日里五光十色的彩灯,还有那些海洋世界里色彩斑斓的鱼儿时,他们大多用真美啊,太漂亮啦之类的语言来表达。而现在,他们能用以上的成语直接抒发他们的情感。又如,在故事“孔融让梨”中,幼儿理解了“先人后己”这个成语以后,当他们发生争执时,从以往互不相让到现在会用成语提醒别人,小朋友之间应该要互相谦让“先人后己”。
在关于成语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的能动效应: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述质量提高了,语言富有感染力了,对事物的概括能力也增强了。有时还会把学过的成语用于生活中。如老师在班中指出某个小朋友说话前后不符时,有的小朋友会随声附和:“对,你怎么说话自相矛盾啊?”
虽然目前我们只是引领孩子走进了“成语”这个乐园,但可以看到孩子现在所学到的一点成语也将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语言财富,今后自然而然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总之,通过成语的学习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纲要》中所要求的本着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们的教学从这点出发或许能更好的让幼儿全面掌握语言,发展语言。
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首先我们在教室里创设了“每周一读”的环境:布置成语认读卡片;成语故事图片;相关的成语故事图书,让孩子活动在成语故事的环境中。其次,我们在成语的内容上,从两个方面考虑进行选择:第一,所选成语的故事较为简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但又不失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寓意,且容易理解,如:盲人摸象、对牛弹琴等。第二,所选成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我们一开始选择的成语都是和幼儿喜欢的动物有关的,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井底之蛙、叶公好龙等。另外和幼儿的生活有联系的也是我们所选择的,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让幼儿听过之后,会很快理解,并将故事复述出来。这同样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成语故事较为简单,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每天的“说成语”时间里,幼儿的兴趣高昂,大家争着来讲成语、说故事,可见幼儿对学成语的兴趣是多么的高。
粗略统计一下,经过一学期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对成语一无所知,到现在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丰富了成语词汇量。已掌握的近30个左右的成语有: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一鸣惊人、一鼓作气、争先恐后、先人后己、尊老爱幼、相亲相爱等。
二、观察讨论,帮助理解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明显提高。此时的幼儿,学习习惯逐渐养成,求知欲旺盛,所以我们选用与数字、学习有关的成语,如:百发百中、一清二白、一箭双雕、熟能生巧、悬梁刺股、磨杵成针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单以文字出现的成语,肯定难以引发幼儿的关注。为了让幼儿更能自发地去认识这些成语,我们将它们贴在“每周一读”中,并配上了相应的拼音和画面,以吸引幼儿的关注。大班幼儿在已有的拼音和识字基础的帮助下,尝试拼读,当他们拼出了一个成语后,就会有想要了解这个成语的愿望。
接着,我们就在借助图片这一直观材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讨论,从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如:在认识成语“狐假虎威”时,当他们看到了大森林里威风凛凛的老虎呆头呆脑地跟在狐狸后面,而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神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面,一下子使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的道理,理解成语的深刻含义,接着再让幼儿模仿动画中的狐狸和老虎,演演、说说,更加深了对此成语的印象。
讨论也是幼儿理解成语的一种好办法。对幼儿来说,个体理解总是有限的,讨论恰恰是幼儿加深理解的良好途径。如,成语“百发百中”从字意上很好理解,在老师的有意识的点拨、启发下,幼儿在交流讨论中认识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知道了只有在勤学苦练、发奋努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百发百中”。同时,孩子们还从已学过的成语中找出了相类似的成语,如:熟能生巧、铁杵成针等,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三、借助绘画,开拓思维
我们选择的大部分成语都是一些关于动物的,故事性较强的,由一个画面来反映故事内容的。除了运用观察讨论的方法进行理解外,我们还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借助画面进行丰富的表达。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能充分反映出幼儿对成语故事的理解程度。例如:当幼儿认识了成语“守株待兔”后,他们会几人合作,将相关的故事内容分解成几个连续的画面表现出来,并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想象:1.一农民迎着太阳在种地。2.旁边树林里有人在打猎,小动物四处逃窜。3.一只兔子奔跑到路旁撞在大树墩儿上,口吐鲜血倒地而亡。4.农民兴高采烈地拎着兔子回家烤兔肉吃。5.农民坐在大树墩儿旁等兔子,土地荒芜了。
幼儿不仅给故事配上了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精美的封面,而且还装订成册,成为一本值得观赏的连环画。同样的作品还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等。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结伴边看自制的成语连环画,边说着有趣的成语故事。有时还会提出要在书中再增加一些画面,以丰富内容。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同时,在游戏区中,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小道具,让幼儿操作这些道具来讲述、表演故事,他们形象的语言,准确、生动地再现成语故事情节,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真实情感,沉浸在成语故事意境中,其乐无穷。
四、运用成语,分享快乐
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说成语”时间,让幼儿比一比,谁讲的成语故事最多,谁就是成语故事大王。不仅要评选讲故事成语大王,还要评选认读成语大王。我把成语制作成卡片,比一比谁认读的成语多,谁就是认读成语大王了。看到有的同伴获得了表扬,其他幼儿的兴趣也更大了。
教师在不断的教幼儿成语后,要让所学的成语在生活中发生作用,那就需要做到及时的巩固运用,这也叫成语活用。我们经常会借助其他活动,让幼儿来用用成语。例如,在语言活动“慌慌张张的莎莎”中,孩子们就莎莎起床后的表现给予了一系列的成语评定:乱七八糟、糊里糊涂、慢慢吞吞、狼狈不堪等。
在教学中我不放过每一个教孩子的机会,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引发出一个成语,如我做一个讲悄悄话的动作,可以让幼儿用“窃窃私语”来形容。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过生日,我让每位幼儿都说一个成语作为祝福送给小寿星,幼儿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如:万事如意,茁壮成长,岁岁平安,年年有余,一帆风顺?6?1?6?1?6?1?6?1?6?1?6?1
幼儿心理学揭示,幼儿对所从事的活动有了兴趣,就有了不可阻止的内驱力。在成语积累的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听成语故事,做成语动作,玩成语游戏。在理解成语的正确含义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之后,他们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成语,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完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如在学习成语之前,当他们看到公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假日里五光十色的彩灯,还有那些海洋世界里色彩斑斓的鱼儿时,他们大多用真美啊,太漂亮啦之类的语言来表达。而现在,他们能用以上的成语直接抒发他们的情感。又如,在故事“孔融让梨”中,幼儿理解了“先人后己”这个成语以后,当他们发生争执时,从以往互不相让到现在会用成语提醒别人,小朋友之间应该要互相谦让“先人后己”。
在关于成语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的能动效应: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述质量提高了,语言富有感染力了,对事物的概括能力也增强了。有时还会把学过的成语用于生活中。如老师在班中指出某个小朋友说话前后不符时,有的小朋友会随声附和:“对,你怎么说话自相矛盾啊?”
虽然目前我们只是引领孩子走进了“成语”这个乐园,但可以看到孩子现在所学到的一点成语也将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语言财富,今后自然而然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总之,通过成语的学习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纲要》中所要求的本着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们的教学从这点出发或许能更好的让幼儿全面掌握语言,发展语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