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议论文,看好是宁为玉碎不为瓦....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19:15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1-30 04:2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议论文,看好是宁为玉碎不为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1-30 05:46
【答案】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
    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上演了一段悲壮的英雄史诗.数百年来,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形象为人们所歌颂.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来讴歌他.
    可真须如此吗?试想项羽若渡过乌江,重振雄风,他日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也许将因此而改写!可惜项羽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杀了.于是刘邦坐拥江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能成全项羽的英雄形象,而“宁为瓦全,不为玉碎”却可以还他大好河山!当局者迷,就连那渡船人都说,江东虽小,却足以称王.可惜项羽终究败了,用唾手可得的王朝去成就一个英雄的名声,真的值得吗?
    我们一直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束缚,殊不知有时“为瓦全”也是颇见成效的迂回之策.必要之时,我们应“宁为瓦全,不为玉碎”!
    中国有一句熟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迫不得已时,委屈一下自己而保存实力,东山再起并不是不可以.何必坚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呢?这样不是玉石俱焚的悲壮,而是以卵击石的可笑.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有时全瓦比碎玉更有价值.
    漫漫历史长卷,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事例不胜枚举.春秋时期,吴国吞并越国,越王勾践没有一时冲动而殉国,反而乖乖地做了夫差的马前卒.然而十年之后,勾践复国,而吴沦为越的城邑.倘若不是“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思想左右勾践的行为,恐怕勾践真得沦为亡国之君.
    当然这里说的“为瓦全”是指为了坚守自己的目标,或卧薪尝胆,或忍辱负重的迂回之策.文王拘而演《周易》,孙膑残而著《孙子兵法》,屈原逐而著《离骚》.当他们选择为瓦全时,生已不仅是为了苟且于世,而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选择为瓦全,并不是因贪生怕死而苟延残喘地存活于世.选择为瓦全,那么他的生命已不属于他本身,而属于某种精神,某种追求,某种信念.
    司马迁惨遭宫刑,按照常理.他本应自杀,以成全士的名节.但他没有,隐忍不发,将其余生奉献给《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是司马迁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生命的延续,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司马迁留给后人不仅是一部《史记》,还有他敢为瓦全的睿智和勇气.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或许它不能成全你英雄的形象,但它却可助你成为最大的赢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1-30 06:01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