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标题:记者一手抬担架一手摁快门
副标题:省城南斯友好路围墙倒塌砸中拆房人 众人联手施救
正文:
昨日上午8时许,南昌市南斯友好路新大加油站对面一工地上,几名民工正在围墙下拆除一栋旧房。突然,约10米宽的一段围墙倒塌,一名工人来不及反应被砸中。
10分钟后,记者赶到现场,伤者正在痛苦地呻吟,两名工人失神地站在一旁。记者见状,一边往下冲一边大喊“快救人”。由于沙土太软,记者滚了下去,嘴里和身上全是泥土。顾不得整理,记者和另外两名民工一起,协助闻讯赶来的急救人员将伤者从废墟里救出。此时,记者才想起采访任务,逐一手抬担架一手拿起相机拍下了现场图片。市民见记者一身泥土,诧异地说:“原来这个胖子是记者呀!”
附注1:报道同时配发了现场图片(在本版所有三幅图片中面积大小排第二),其配文为:“记者和工地工人及救援人员一起将伤者救出。”
附注2:报道标题使用粗黑体,字号大小在本版所有标题中排第二。
应该说,在都市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中,类似上述案例的报道其实并不鲜见。但以“存在即合理”来忽略这类媒体行为显然不是一个批判者需要的态度。
对一个传媒素养的学习者而言,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1、这则报道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记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2、报道中没写的或者还应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
3、这则文章的版面编辑、配置如何?
4、你认为,媒体/记者在新闻作品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存在或角色?
5、这则报道与媒体经营或市场竞争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