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忠孝节义”和“仁”是什么关系?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8 18:24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11-08 15:31
儒家的“忠孝节义”和“仁”是什么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1-08 15:56
“仁”是一个总括的概念(价值观),所以包括提出它的孔子在内的诸多大儒对于“仁”的诠释也是因情况不同而不同的。“忠孝节义”,属于仁的各个方面的理解,而且是包括但不限于。虽然提“忠孝节义”,它的发展大概是“孝”(孔子的一传弟子)、“义”(孟子),然后才有“忠”、“节”。什么意思呢?孔子逝世后,他直接教授的弟子主要从“孝”出发拓展儒学,随后孟子从“义”出发拓展儒学,而儒学成为官学之后儒家又从“忠”、“节”出发拓展儒学。
在此,必须要理解,“仁”是一个核心又丰富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系,如梁启超先生认为“仁”即为两个人,有了两个人才有关系嘛,一个人哪有什么关系呢?当然人与天、地也是关系喽,可不好理解。有时候“仁”也可以成为称赞一个人的最高称号,但能称“仁”的却少之又少,也是因为“仁”这个概念包罗众多。简单讲就是这个人太好了,好的让我都流哈喇子了,称赞什么好呢?干脆,称“仁”!所以“忠孝节义”只能在其中,而不是组成“仁”的全部。于是,你可以“忠”,可以“孝”,可以“节”,可以“义”,甚至可以“忠孝节义”,但是未必就能称“仁”。追问孟子不是把仁、义、礼、智共同作为人的四种基本道德规范吗?所以从这里应该可以看出来,“仁”和“义”应该是并列的。可是为什么“义”就和“忠”、“孝”、“节”从属于”仁“了呢?追答首先纠正一下你的问题,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并非什么道德规范,而是人皆有之的,所以孟子讲“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其次,此处的“仁”确实较为狭义,属于四端之一,所以孟子也讲得很清楚——恻隐之心,仁也。那是不是说有恻隐之心就是仁了?肯定不是。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啊!岂不是人人都称仁?这么想就错了,只能是人人皆可以称仁,但不能人人都称仁,加一个“可”字,大不一样的。
再次,前面讲了“仁”经不同人解释是不同的,而且按着情况变化来解释,不可能单一乏味,因为内涵太多了。你非要找个全面点儿的,可能《中庸》的解释还行,它讲:“仁者,人也”。“仁”该有的统统包含在“人”里,你说得有多大?
最后,学儒学在字眼上较真是好事,名正言顺嘛,也符合儒家的精神。但儒家也讲权变的,所以也不能太较真,太较真也不是学儒学了。这里的仁,这么讲了一下,就偏要在另一个地方用,那肯定会蹩脚。好比春秋,是时间吧,也是季节,还是部史书;公羊,是动物吧,也是物种,还是部解释,混着用不是乱套了。
在此,必须要理解,“仁”是一个核心又丰富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系,如梁启超先生认为“仁”即为两个人,有了两个人才有关系嘛,一个人哪有什么关系呢?当然人与天、地也是关系喽,可不好理解。有时候“仁”也可以成为称赞一个人的最高称号,但能称“仁”的却少之又少,也是因为“仁”这个概念包罗众多。简单讲就是这个人太好了,好的让我都流哈喇子了,称赞什么好呢?干脆,称“仁”!所以“忠孝节义”只能在其中,而不是组成“仁”的全部。于是,你可以“忠”,可以“孝”,可以“节”,可以“义”,甚至可以“忠孝节义”,但是未必就能称“仁”。追问孟子不是把仁、义、礼、智共同作为人的四种基本道德规范吗?所以从这里应该可以看出来,“仁”和“义”应该是并列的。可是为什么“义”就和“忠”、“孝”、“节”从属于”仁“了呢?追答首先纠正一下你的问题,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并非什么道德规范,而是人皆有之的,所以孟子讲“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其次,此处的“仁”确实较为狭义,属于四端之一,所以孟子也讲得很清楚——恻隐之心,仁也。那是不是说有恻隐之心就是仁了?肯定不是。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啊!岂不是人人都称仁?这么想就错了,只能是人人皆可以称仁,但不能人人都称仁,加一个“可”字,大不一样的。
再次,前面讲了“仁”经不同人解释是不同的,而且按着情况变化来解释,不可能单一乏味,因为内涵太多了。你非要找个全面点儿的,可能《中庸》的解释还行,它讲:“仁者,人也”。“仁”该有的统统包含在“人”里,你说得有多大?
最后,学儒学在字眼上较真是好事,名正言顺嘛,也符合儒家的精神。但儒家也讲权变的,所以也不能太较真,太较真也不是学儒学了。这里的仁,这么讲了一下,就偏要在另一个地方用,那肯定会蹩脚。好比春秋,是时间吧,也是季节,还是部史书;公羊,是动物吧,也是物种,还是部解释,混着用不是乱套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