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21:38-46的解释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4:41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1-24 23:16
马太福音21:38-46的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1-24 23:42
33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
34 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35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
36 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
37 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38 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39 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40 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
41 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42 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43 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44 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
46 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主的葡萄园(廿一33-46)
解释一个比喻通常有一个主要的原则,每个比喻祇有一个要点,祇要把这个要点抓住,其它的细节就无足轻重了。通常要找出每个细节的意义,乃是误将比喻当作预言。可是这个比喻却不一样,在这个比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很清楚的含意,大祭司和法利赛人都知道,耶稣是藉着这个比喻对他们说话。
那些初次听见这比喻的人,都可以发现每一个细节的含意,因为所提到的是人们很熟悉的事情。犹太国是神的葡萄园,这是先知们常用的一幅图画:‘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赛五7)。所谓篱笆乃是指一种稠密有刺的围篱,其所要防止的,既是那要侵害葡萄园的野猪,也是那要进到葡萄园里面来的盗贼。每一座葡萄园都有它自用的压酒池,其中有两只大,是用石头挖空或用砖砌成的,一只比另一只高一些,用一条通渠使与较低的相连。葡萄在较高的中压榨,葡萄汁就流到较低的中。楼有双重的作用,在收割葡萄的时候作为守望台,看守葡萄免得被盗贼窃取,同时也可以作为在葡萄园中工人住宿的地方。
葡萄园主的行动是相当正常的。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是一个多灾多难,少安逸的地方,因此常有园主离开他们的产业,他有兴趣的祇是到一定的时候前来收取收获而已,租金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偿付:可以用金钱付,也可能以某种固定数量的果实,不论收成如何,都可以按一种彼此间同意的比例数收取。
园户的行为也不足为奇,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盛行经济不稳定,工人不满背叛,园户杀害园主的儿子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们已经说过,那些听见比喻的人,很容易就会分辨出其中的含意。在我们详细研究这个比喻以前,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列出如下:葡萄园是以色列国,园主是神,园户是以色列的宗教领袖,他们代替神谋取国家的利益。不断差来的使者是神所差遣的先知,他们常受弃绝与杀害。最后差来儿子,就是耶稣。耶稣在这个生动的故事中,把以色列的历史与命运也同时列述出来。
权利和责任(廿一33-46)(续)
这个比喻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其中论到许多有关于神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神对人的信任。园主把葡萄园交在园户的手中,他并没有站在旁边,像警察那样地监视他们。他走开了,留下他们在工作。神也完全信任人,给予他们工作。我们所接受的每一件工作,都是神交给我们去做的。
(乙)它告诉我们神的忍耐。主人差遣了一位又一位的使者。他并没有在一位使者受虐待或侮辱之后,马上来一个报复,他给园户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来响应他的要求。神对人的一切罪孽表现忍耐,并没有把他们丢弃。
(丙)它告诉我们神的审判。到最后葡萄园的主人把葡萄园收回来给了别人。神最严厉的审判,就是他从我们手中,拿走他要我们做的工作。一个人一旦在神面前无用,就是堕落到最卑下的地步。
(二)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人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人的持权。葡萄园里设置了一切需用的东西──篱笆、压酒池、楼──使园户的工作得到便利,也使他们能把葡萄园管理得很完善。神不但给我们一件工作做,他也给我们作事的工具。
(乙)它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主人让园户随心所欲地做他们的工作。神并不是残暴的工头,他好像一位有智慧的司令官,分配了任务,然后让人去执行。
(丙)它告诉我们人的责任。所有的人都会有算总账的一天,对神交托我们去作的工作,我们用什么方式实行出来,是我们所当负的责任。
(丁)它告诉我们人犯罪是故意的。这比喻中的园户向主人使用故意背叛与不顺服的策略。犯罪就是故意与神作对,明明知道神要我们走的是什么路,却故意走我们自己的路。
(三)它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于耶稣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耶稣的自称。在这比喻中很清楚地表明,耶稣他自己摆在先知以上。那些在他以前来的是神的使者,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们的这份光荣,可是他们祇是仆人,他自己却是儿子。这个比喻包含着耶稣的一个最清楚的自称,他是独一,跟以往的伟大的先知是不同的。
(乙)它告诉我们耶稣的牺牲。这比喻很清楚地显示,耶稣深知他面前的道路。在这个比喻之中,恶人的手杀害了园主的儿子。耶稣对他前面的遭遇从未存有丝毫的疑惑。他的死,并不是由于别人的强迫,而是他甘心乐意去接受的。
石头的象征(廿一33-46)(续)
这个比喻是以石头的图画作为终结。这里有两幅图画。
(一)第一幅图画十分清楚,是一幅匠人所弃的一块石头,后来竟成为整个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石头。这是从诗篇一一八篇廿二节而来的:‘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诗人当初的意思是把它当作以色列百姓的一幅图画。以色列百姓原是受藐视与弃绝的,犹太人为世人所恨恶,他们曾经做过许多国家的奴隶仆役,可是这被万民所弃的百姓,竟是神的选民。
人也许抵挡耶稣,拒绝耶稣,并且想要除灭他,可是他们终必发现他们所弃绝的基督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罗马皇帝犹利安(Julian)想要倒拨钟表的时间,他想要除灭基督教,把异邦古老的偶像带回来。他失败了,完全失败了,完全失败了,到最后剧作家竟使他说:‘把基督从最高的神龛中拿走,并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在十字架上的这个人,已经成为普世的审判者与君王。
(二)第二幅石头的图画在四十四节,是一块石头掉在一个人身上,使他跌碎的图画。如果这石头掉在谁身上,必要把他砸得稀烂。这是一幅混合的图画,交织了三幅旧约中有关于石头的图画。第一幅是在以赛亚书八章十四至十五节:‘他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圈套和网罗。许多人必在耳上绊脚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第二幅是在以赛亚书廿八章十六节:‘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第三幅是在但以理书二章卅四节,四十四至四十五节,这是一幅奇异的图面,描绘有一块不是人手所凿的石头,把神的仇敌砸得粉碎。
旧约之中这些石头的图画,构成了这个观念的背景,并都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归结起来。耶稣是万物赖以建立的基石,也是联结万物的房角石。拒绝他的道路,犹如一个人用他的头去冲撞神律法的墙壁一样。反抗他的结局就是破碎了生命。这些图画对我们可能是奇异的,但是对于每一位熟知先知教训的犹太人却是熟悉的。──《每日研经丛书》
用心良苦的劝勉
弟兄姊妹们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的主不明明告诉他们?明明告诉他们,不就是很好吗?他们也省得麻烦。弟兄姊妹你记得,别的福音书说得比较马可清楚一点,但是马可就是这样的比较隐藏,因为他是马可福音里的主。虽然是这样,他却没有隐瞒他真实的身份。接下去十二章,我们就看到问题就越来越明确。主立刻接上去用比喻对他们说,这一个比喻是非常明确的,他对他们说,“有一个人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自己就往外国去了。到了时候,就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要从园户那里收葡萄园的果子。”
我们先把这个比喻的历史背景来说一说,这是一个比喻,这比喻有一个历史的背景,就是整个以色列在神的计划里给神使用的安排。以色列就是这个葡萄园,这里所说的葡萄园就是指以色列说的,或者说是指神的百姓说的,神看他的百姓如同一个葡萄园。神在葡萄园的范围里,安排好一切,周围圈上篱笆就是保护。挖了一个压酒池,那是要把这个葡萄园里所收获的,制造成合用的酒,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把葡萄园的精华都完全的凝聚在那里。又盖了一个楼,就租给人。
弟兄姊妹们,我们留意这个安排,我们不细细去注意也能看出来。这一个葡萄园租出去的,不是一块荒地,乃是一个很完备的,设备很齐全的一个园子。有居住的地方,有工作的地方,在整个工作里需要的一切都安排好,这样租用的人可以很正常的在那里生活,他们就一定带出结果来的。弟兄姊妹你看到,我们的主就用这个葡萄园来指整个以色列,在当时来说就是犹太人。到了时候,主人就打发仆人去收果实。
弟兄姊妹们,我们留意这个,到园户里收葡萄园的果实是什么意思?我们转换一个话来说就很清楚,主要从他所托付的这些人身上去收取见证的果实。神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交托给他的百姓,神盼望在他百姓的身上,能带出神的见证来。这就是这一个比喻的历史背景。这个历史的背景,完全就是以色列的历史。因为在底下我们看到,主打发一个仆人去,人就打伤他,羞辱他,让他空手回去。再打发一个仆人到他们那里去,他们还是这样对待他。再打发仆人去,他们连仆人都杀了。然后,再打发好些仆人去,有些给他们打了,有些给他们杀了。弟兄姊妹们,你回顾整个以色列的历史就是这么回事。
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进迦南地以后,他们就在迦南地建立起来了,他们按神给他们的律法在那里活,他们按神给他们的安排在那里活在神的面前,承受神的恩典和祝福。我们记得,他们在出埃及的路程上,在西乃山下,神曾经指他们很明确的宣告,神要他们作一个祭司的国度,要他们作一个属神的子民。如果用新约的话来说,那就是彼得前书二章九节那里提到的那几句话,“我们是有君尊的祭司,为要叫我们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如果用新约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话。如果用旧约历史上面神所说的,就是“你们要作祭司的国度,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那个意思就是说,你们在地上活在万民中间,你们让万民看见神,你们把万民吸引到神面前来,你们要成为万民与神中间的桥梁,叫人和神有完全的和好。这是神拣选以色列的那很大的心意。
所以到了相当时间,主就打发仆人到他们当中要收葡萄园里的果子,但是以色列的反应是怎样呢?没有果子好交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偏离了神,因为他们已经不再以神为神了。虽然他们有圣殿在那里,虽然他们有律法在那里,但这都与他们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他们满口都是谎言,他们拜偶像,他们在那里抵挡神,所以就没有果子能交出来,神的见证也没有办法再从以色列人身上显出来。虽然以色列是经过神多次的拯救,但他们并没有改变背逆神的光景。所以在以色列的历史里,我们看见他们怎样对待那些先知,因为当以色列人走迷的时候,连君王都走迷的时候,甚至连祭司都走迷的时候,神就兴起先知来,在那里对神的百姓说话,要挽回神的百姓。但是我们读先知书的时候,或者我们读历史书的时候,我们都看见,先知来到神的百姓中间,他们只有不太多的时间受尊重,绝大部份的时间,他们是不受尊重的,并且是受凌辱,受杀害,这就是以色列。
所以神要从他们收见证的果子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果子交出来。这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而是比较长时间的事。所以我们的主在这里接二连三的说,差遣一个仆人去,他们这样对付他;又差遣一个去,他们又是这样对付他;再差遣多一些去,他们还是这样对付他们。到末了,那个主人就说,我有一个儿子,他们不尊重我的仆人,大概总尊重我的儿子。最末了,他就差遣他儿子去收果子,那里晓得,那些人看见这个作儿子的来了,好极了,这个是他的儿子,我们把他也杀了,这样他的产业就给我们拿过来。结果他们就把他的儿子杀掉。我们的主就问那些人,那一个园主人该怎么处理这事呢?他就来除灭那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
34 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35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
36 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
37 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38 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39 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40 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
41 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42 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43 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44 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45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
46 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主的葡萄园(廿一33-46)
解释一个比喻通常有一个主要的原则,每个比喻祇有一个要点,祇要把这个要点抓住,其它的细节就无足轻重了。通常要找出每个细节的意义,乃是误将比喻当作预言。可是这个比喻却不一样,在这个比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很清楚的含意,大祭司和法利赛人都知道,耶稣是藉着这个比喻对他们说话。
那些初次听见这比喻的人,都可以发现每一个细节的含意,因为所提到的是人们很熟悉的事情。犹太国是神的葡萄园,这是先知们常用的一幅图画:‘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赛五7)。所谓篱笆乃是指一种稠密有刺的围篱,其所要防止的,既是那要侵害葡萄园的野猪,也是那要进到葡萄园里面来的盗贼。每一座葡萄园都有它自用的压酒池,其中有两只大,是用石头挖空或用砖砌成的,一只比另一只高一些,用一条通渠使与较低的相连。葡萄在较高的中压榨,葡萄汁就流到较低的中。楼有双重的作用,在收割葡萄的时候作为守望台,看守葡萄免得被盗贼窃取,同时也可以作为在葡萄园中工人住宿的地方。
葡萄园主的行动是相当正常的。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是一个多灾多难,少安逸的地方,因此常有园主离开他们的产业,他有兴趣的祇是到一定的时候前来收取收获而已,租金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偿付:可以用金钱付,也可能以某种固定数量的果实,不论收成如何,都可以按一种彼此间同意的比例数收取。
园户的行为也不足为奇,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盛行经济不稳定,工人不满背叛,园户杀害园主的儿子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们已经说过,那些听见比喻的人,很容易就会分辨出其中的含意。在我们详细研究这个比喻以前,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列出如下:葡萄园是以色列国,园主是神,园户是以色列的宗教领袖,他们代替神谋取国家的利益。不断差来的使者是神所差遣的先知,他们常受弃绝与杀害。最后差来儿子,就是耶稣。耶稣在这个生动的故事中,把以色列的历史与命运也同时列述出来。
权利和责任(廿一33-46)(续)
这个比喻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事情,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其中论到许多有关于神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神对人的信任。园主把葡萄园交在园户的手中,他并没有站在旁边,像警察那样地监视他们。他走开了,留下他们在工作。神也完全信任人,给予他们工作。我们所接受的每一件工作,都是神交给我们去做的。
(乙)它告诉我们神的忍耐。主人差遣了一位又一位的使者。他并没有在一位使者受虐待或侮辱之后,马上来一个报复,他给园户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来响应他的要求。神对人的一切罪孽表现忍耐,并没有把他们丢弃。
(丙)它告诉我们神的审判。到最后葡萄园的主人把葡萄园收回来给了别人。神最严厉的审判,就是他从我们手中,拿走他要我们做的工作。一个人一旦在神面前无用,就是堕落到最卑下的地步。
(二)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人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人的持权。葡萄园里设置了一切需用的东西──篱笆、压酒池、楼──使园户的工作得到便利,也使他们能把葡萄园管理得很完善。神不但给我们一件工作做,他也给我们作事的工具。
(乙)它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主人让园户随心所欲地做他们的工作。神并不是残暴的工头,他好像一位有智慧的司令官,分配了任务,然后让人去执行。
(丙)它告诉我们人的责任。所有的人都会有算总账的一天,对神交托我们去作的工作,我们用什么方式实行出来,是我们所当负的责任。
(丁)它告诉我们人犯罪是故意的。这比喻中的园户向主人使用故意背叛与不顺服的策略。犯罪就是故意与神作对,明明知道神要我们走的是什么路,却故意走我们自己的路。
(三)它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于耶稣的事:
(甲)它告诉我们耶稣的自称。在这比喻中很清楚地表明,耶稣他自己摆在先知以上。那些在他以前来的是神的使者,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们的这份光荣,可是他们祇是仆人,他自己却是儿子。这个比喻包含着耶稣的一个最清楚的自称,他是独一,跟以往的伟大的先知是不同的。
(乙)它告诉我们耶稣的牺牲。这比喻很清楚地显示,耶稣深知他面前的道路。在这个比喻之中,恶人的手杀害了园主的儿子。耶稣对他前面的遭遇从未存有丝毫的疑惑。他的死,并不是由于别人的强迫,而是他甘心乐意去接受的。
石头的象征(廿一33-46)(续)
这个比喻是以石头的图画作为终结。这里有两幅图画。
(一)第一幅图画十分清楚,是一幅匠人所弃的一块石头,后来竟成为整个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石头。这是从诗篇一一八篇廿二节而来的:‘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诗人当初的意思是把它当作以色列百姓的一幅图画。以色列百姓原是受藐视与弃绝的,犹太人为世人所恨恶,他们曾经做过许多国家的奴隶仆役,可是这被万民所弃的百姓,竟是神的选民。
人也许抵挡耶稣,拒绝耶稣,并且想要除灭他,可是他们终必发现他们所弃绝的基督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罗马皇帝犹利安(Julian)想要倒拨钟表的时间,他想要除灭基督教,把异邦古老的偶像带回来。他失败了,完全失败了,完全失败了,到最后剧作家竟使他说:‘把基督从最高的神龛中拿走,并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在十字架上的这个人,已经成为普世的审判者与君王。
(二)第二幅石头的图画在四十四节,是一块石头掉在一个人身上,使他跌碎的图画。如果这石头掉在谁身上,必要把他砸得稀烂。这是一幅混合的图画,交织了三幅旧约中有关于石头的图画。第一幅是在以赛亚书八章十四至十五节:‘他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圈套和网罗。许多人必在耳上绊脚跌倒,而且跌碎,并陷入网罗被缠住。’第二幅是在以赛亚书廿八章十六节:‘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第三幅是在但以理书二章卅四节,四十四至四十五节,这是一幅奇异的图面,描绘有一块不是人手所凿的石头,把神的仇敌砸得粉碎。
旧约之中这些石头的图画,构成了这个观念的背景,并都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归结起来。耶稣是万物赖以建立的基石,也是联结万物的房角石。拒绝他的道路,犹如一个人用他的头去冲撞神律法的墙壁一样。反抗他的结局就是破碎了生命。这些图画对我们可能是奇异的,但是对于每一位熟知先知教训的犹太人却是熟悉的。──《每日研经丛书》
用心良苦的劝勉
弟兄姊妹们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的主不明明告诉他们?明明告诉他们,不就是很好吗?他们也省得麻烦。弟兄姊妹你记得,别的福音书说得比较马可清楚一点,但是马可就是这样的比较隐藏,因为他是马可福音里的主。虽然是这样,他却没有隐瞒他真实的身份。接下去十二章,我们就看到问题就越来越明确。主立刻接上去用比喻对他们说,这一个比喻是非常明确的,他对他们说,“有一个人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自己就往外国去了。到了时候,就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要从园户那里收葡萄园的果子。”
我们先把这个比喻的历史背景来说一说,这是一个比喻,这比喻有一个历史的背景,就是整个以色列在神的计划里给神使用的安排。以色列就是这个葡萄园,这里所说的葡萄园就是指以色列说的,或者说是指神的百姓说的,神看他的百姓如同一个葡萄园。神在葡萄园的范围里,安排好一切,周围圈上篱笆就是保护。挖了一个压酒池,那是要把这个葡萄园里所收获的,制造成合用的酒,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把葡萄园的精华都完全的凝聚在那里。又盖了一个楼,就租给人。
弟兄姊妹们,我们留意这个安排,我们不细细去注意也能看出来。这一个葡萄园租出去的,不是一块荒地,乃是一个很完备的,设备很齐全的一个园子。有居住的地方,有工作的地方,在整个工作里需要的一切都安排好,这样租用的人可以很正常的在那里生活,他们就一定带出结果来的。弟兄姊妹你看到,我们的主就用这个葡萄园来指整个以色列,在当时来说就是犹太人。到了时候,主人就打发仆人去收果实。
弟兄姊妹们,我们留意这个,到园户里收葡萄园的果实是什么意思?我们转换一个话来说就很清楚,主要从他所托付的这些人身上去收取见证的果实。神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交托给他的百姓,神盼望在他百姓的身上,能带出神的见证来。这就是这一个比喻的历史背景。这个历史的背景,完全就是以色列的历史。因为在底下我们看到,主打发一个仆人去,人就打伤他,羞辱他,让他空手回去。再打发一个仆人到他们那里去,他们还是这样对待他。再打发仆人去,他们连仆人都杀了。然后,再打发好些仆人去,有些给他们打了,有些给他们杀了。弟兄姊妹们,你回顾整个以色列的历史就是这么回事。
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进迦南地以后,他们就在迦南地建立起来了,他们按神给他们的律法在那里活,他们按神给他们的安排在那里活在神的面前,承受神的恩典和祝福。我们记得,他们在出埃及的路程上,在西乃山下,神曾经指他们很明确的宣告,神要他们作一个祭司的国度,要他们作一个属神的子民。如果用新约的话来说,那就是彼得前书二章九节那里提到的那几句话,“我们是有君尊的祭司,为要叫我们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如果用新约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话。如果用旧约历史上面神所说的,就是“你们要作祭司的国度,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那个意思就是说,你们在地上活在万民中间,你们让万民看见神,你们把万民吸引到神面前来,你们要成为万民与神中间的桥梁,叫人和神有完全的和好。这是神拣选以色列的那很大的心意。
所以到了相当时间,主就打发仆人到他们当中要收葡萄园里的果子,但是以色列的反应是怎样呢?没有果子好交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偏离了神,因为他们已经不再以神为神了。虽然他们有圣殿在那里,虽然他们有律法在那里,但这都与他们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他们满口都是谎言,他们拜偶像,他们在那里抵挡神,所以就没有果子能交出来,神的见证也没有办法再从以色列人身上显出来。虽然以色列是经过神多次的拯救,但他们并没有改变背逆神的光景。所以在以色列的历史里,我们看见他们怎样对待那些先知,因为当以色列人走迷的时候,连君王都走迷的时候,甚至连祭司都走迷的时候,神就兴起先知来,在那里对神的百姓说话,要挽回神的百姓。但是我们读先知书的时候,或者我们读历史书的时候,我们都看见,先知来到神的百姓中间,他们只有不太多的时间受尊重,绝大部份的时间,他们是不受尊重的,并且是受凌辱,受杀害,这就是以色列。
所以神要从他们收见证的果子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果子交出来。这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而是比较长时间的事。所以我们的主在这里接二连三的说,差遣一个仆人去,他们这样对付他;又差遣一个去,他们又是这样对付他;再差遣多一些去,他们还是这样对付他们。到末了,那个主人就说,我有一个儿子,他们不尊重我的仆人,大概总尊重我的儿子。最末了,他就差遣他儿子去收果子,那里晓得,那些人看见这个作儿子的来了,好极了,这个是他的儿子,我们把他也杀了,这样他的产业就给我们拿过来。结果他们就把他的儿子杀掉。我们的主就问那些人,那一个园主人该怎么处理这事呢?他就来除灭那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1-25 00:08
太深奥了,这得需要一定水平的牧师解答。推荐你找“奇妙真相”网站里的同工解答,在网站页面加他们QQ,提交问题后他们会很热情的帮你解答的,但不是马上就能回答,得等他们有时间的时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