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的首辅行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名?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2 14:02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11-22 09:37
为什么说明朝的首辅行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11-22 10:38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通过胡惟庸案废掉了丞相一职,将大权集自己于一身,到了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又设立了内阁。而正是这个内阁成为了后来明朝必不忽视的一股力量,而内阁首辅更是被一些人认为是宰相的翻版。那么事实究竟如何?现在小编来简单解释下。
明代习惯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首辅“行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名”,实际掌握着与宰相职权同等重要的政治权力。首辅始设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即从“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开始,明朝内阁明确实行首辅制,内阁制成为首辅对皇帝的负责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下令子孙后代禁止设立宰相,此后历代不再设置宰相一职。“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但出于处理政事的需要,朱元璋后来设立内阁,阁臣辅政行票拟之权。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的职权日益扩大,成为实际宰相,人们把这些内阁大学士称为“辅臣”,把首席大学士称为“首辅”,亦称为“首揆”、“元辅”。
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职权之重
嘉靖、隆庆和万历前期,在内阁中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掌握内阁大权,其职权最重,次辅没有能力与首辅相较。“同在内阁中,亦有等差,大事皆首辅主持,次撰以下不敢与较。”嘉靖时期,内阁权限得到极大的提高,其权限之重达历史新高,处于内阁权力顶峰的首辅,其权限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撰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并且内阁的朝位班次,在此时显然已经在六部之上,“至世宗中叶,夏言、严篙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首辅职权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正因如此,为了争夺日益扩大的权力,内阁中各成员为了得到首辅之位争夺不休。此时的内阁,首辅与次辅貌合神离,互相倾轧。在这种情况下,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的嬗替大多是政治倾轧的结果,去职后的首辅因与新任首辅站在对立的政治立场,多在去职后遭受斩草除根式的压迫,最终家破人亡,难以保全自身及家人的性命。
?
嘉靖至万历前期著名首辅
杨廷和像
杨廷和,祖籍江西庐陵。父杨春,官至提学佥事。生于1459年九月十九日(10月15日)。杨廷和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殿试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大礼议”中,三朝元老、时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因持与明世宗不同的政见,于嘉靖三年二月致仕而去。嘉靖七年,杨廷和与各位参与议礼的大臣一样,遭到世宗的彻底清算,“敕曰:大学士杨廷和,缪主濮议,......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法当戮市,特宽宥,削籍为民。”后于嘉靖八年病死于家乡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杨廷和的遭遇,正是士大夫政治的衰弱及皇权政治的兴起的实际反映。
张居正像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在职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张居正在职时荣宠万千,权势浩大,但死后遭神宗清算,整个家族落得个悲惨下场,荣宠富贵转眼成过眼云烟。
?
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嬗替的政治背景
一、皇权政治的兴起和发展。武宗猝死,无后嗣继承皇位,世宗以藩王之身继承皇位。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皇位继承方式,继而引发了王朝政治的一系列新问题新变化。杨廷和作为迎世宗继承大统的重要人物,在世宗入京前整饬政局稳定朝局,手握王朝最高权力;在世宗入京后自然仍存傲慢情绪。世宗对此深感不满,此后的“大礼议”事件更加加剧了这种不满情绪。“大礼议”最终以世宗胜利告终,皇权政治兴起。杨廷和因在“大礼议”中得罪世宗致仕还乡,死后遭世宗清算。
二、嘉靖至万历前期内阁权力和地位不断提高,士大夫群体出于对事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竞争,对内阁首辅之位的向往日趋强烈。而内阁阁臣的排位和首辅职任又有着严格的考评制度,所以这一时期阁臣倾轧尤为严重,政治斗争尤为激烈。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各首辅为了得到最高权力不择手段或被迫不择手段,自然树敌颇多。等到自己失势的那一日,敌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力求斩草除根。所以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的嬗替常常充满血腥,去职后的首辅多无法得以善终。
所以说,嘉靖至万历前期内阁首辅的悲剧性命运的产生并非偶然,这一时期的王朝政治环境和政治发展趋势等诸多原因共同对这一现象起着作用。同时,士大夫群体本身对事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竞争,也决定着其自身命运的走向。
明代习惯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首辅“行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名”,实际掌握着与宰相职权同等重要的政治权力。首辅始设于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即从“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开始,明朝内阁明确实行首辅制,内阁制成为首辅对皇帝的负责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下令子孙后代禁止设立宰相,此后历代不再设置宰相一职。“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但出于处理政事的需要,朱元璋后来设立内阁,阁臣辅政行票拟之权。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的职权日益扩大,成为实际宰相,人们把这些内阁大学士称为“辅臣”,把首席大学士称为“首辅”,亦称为“首揆”、“元辅”。
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职权之重
嘉靖、隆庆和万历前期,在内阁中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掌握内阁大权,其职权最重,次辅没有能力与首辅相较。“同在内阁中,亦有等差,大事皆首辅主持,次撰以下不敢与较。”嘉靖时期,内阁权限得到极大的提高,其权限之重达历史新高,处于内阁权力顶峰的首辅,其权限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撰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并且内阁的朝位班次,在此时显然已经在六部之上,“至世宗中叶,夏言、严篙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首辅职权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正因如此,为了争夺日益扩大的权力,内阁中各成员为了得到首辅之位争夺不休。此时的内阁,首辅与次辅貌合神离,互相倾轧。在这种情况下,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的嬗替大多是政治倾轧的结果,去职后的首辅因与新任首辅站在对立的政治立场,多在去职后遭受斩草除根式的压迫,最终家破人亡,难以保全自身及家人的性命。
?
嘉靖至万历前期著名首辅
杨廷和像
杨廷和,祖籍江西庐陵。父杨春,官至提学佥事。生于1459年九月十九日(10月15日)。杨廷和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殿试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大礼议”中,三朝元老、时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因持与明世宗不同的政见,于嘉靖三年二月致仕而去。嘉靖七年,杨廷和与各位参与议礼的大臣一样,遭到世宗的彻底清算,“敕曰:大学士杨廷和,缪主濮议,......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法当戮市,特宽宥,削籍为民。”后于嘉靖八年病死于家乡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杨廷和的遭遇,正是士大夫政治的衰弱及皇权政治的兴起的实际反映。
张居正像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在职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张居正在职时荣宠万千,权势浩大,但死后遭神宗清算,整个家族落得个悲惨下场,荣宠富贵转眼成过眼云烟。
?
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嬗替的政治背景
一、皇权政治的兴起和发展。武宗猝死,无后嗣继承皇位,世宗以藩王之身继承皇位。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皇位继承方式,继而引发了王朝政治的一系列新问题新变化。杨廷和作为迎世宗继承大统的重要人物,在世宗入京前整饬政局稳定朝局,手握王朝最高权力;在世宗入京后自然仍存傲慢情绪。世宗对此深感不满,此后的“大礼议”事件更加加剧了这种不满情绪。“大礼议”最终以世宗胜利告终,皇权政治兴起。杨廷和因在“大礼议”中得罪世宗致仕还乡,死后遭世宗清算。
二、嘉靖至万历前期内阁权力和地位不断提高,士大夫群体出于对事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竞争,对内阁首辅之位的向往日趋强烈。而内阁阁臣的排位和首辅职任又有着严格的考评制度,所以这一时期阁臣倾轧尤为严重,政治斗争尤为激烈。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各首辅为了得到最高权力不择手段或被迫不择手段,自然树敌颇多。等到自己失势的那一日,敌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力求斩草除根。所以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的嬗替常常充满血腥,去职后的首辅多无法得以善终。
所以说,嘉靖至万历前期内阁首辅的悲剧性命运的产生并非偶然,这一时期的王朝政治环境和政治发展趋势等诸多原因共同对这一现象起着作用。同时,士大夫群体本身对事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竞争,也决定着其自身命运的走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