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氏家谱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18:39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3-26 09:57
麻氏家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3-26 10:26
人之有祖,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木有本而固,水有源而深;木本固而枝荣,水源深而流长。
溯我麻氏家乘,上至明永乐初,由山西洪洞迁徙几经沧桑,至嘉靖初年,我麻氏先祖始于蒲邑东南五十五里海渠村定居。至万历初于丁海渠村西约三里处建家曰“麻家庄”。
先祖创业垂统,积德累仁,标节俭之家训,传好善之遗风,繁衍生栖门庭光大,子孙昌盛,迄今传二十六世,历五百七十余载,早为邑东南之巨族望户。
明万历末年一世祖(祖讳失传)即我垣邑麻氏之始祖;并太老夫人赵内君即后世所奉之“保家老奶”。其一生好善,创我麻氏年节食面之家训。后班仰佛门合家五世长年斋戒。太夫人殡天后,后世子孙更为每月初一、十五斋戒。迁后刘口村前改为年初一,一日斋戒。今我麻氏族年初一戒荤不吃饺子即自此而始。
谓“保家老奶”之灵位,早于六世祖士■公供奉,后传七世祖尚贤公,再传八世秉礼、九世文思、十世汉波、十一世如林、十二世金印、十三世才峰、十四世兰田、十五世双波至今。“保家老奶”亦称“善老奶”。“善老奶”乃我麻氏有文记载之始祖也。历五百余载,香火旺盛支脉繁茂矣。
我氏虽族大、户繁、丁旺,祀奉“善老奶”之举不可不诚。
清康熙年间,三世祖印斗公文武兼备,顺治年生员,康熙五年丙午科武举,后迁升守备。
清时例制凡官及八品以上之后人,死后魂不寄“土地”。我祖恰值颁此旨之时,官及五品,故今我麻氏人死不报庙(压魂启魂)。
嘉庆年间,七世祖尚贤公为防匪患出银二千两重筑村寨,更名为“麻家寨”。
咸丰五年,黄河决兰仪县,水势汹涌,直冲庄园,于寨东十余里形成大溜。咸丰八年与同治二年,黄河两度西移,村寨冲没刷成河身,祖茔、庄田被毁,家乘失散。我氏族人为备水患,各自投亲靠友,远走他乡,彼此互无信息。
今为振兴垣邑我麻氏之家声收拾金瓯圆体,门户归统,支脉条理,派系明晰特修家谱记之。凡此之前所修谱册不论人、事,其他记载与本谱册不符时均以此册为准。
家谱既成,有谱可守,望族人永承祀祖之举,常怀诲子之心,以历代祖宗之德启后昆,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之宏志,是为序。
本族修谱之举已于一九八五年春节前后由族中耆老及各支系族长数次商酝方具雏形。因支系繁茂,宗世芸生,一时尚不能理清暂搁置。
序文如下(原文略有改动)
人之有先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考我氏家族,世居长垣县东南五十五里海渠村,据文字记载已有十七世,历时五百七十余年。本世纪初,由于黄河变迁,我村搬至尚寨东——现孙堂村,一部分迁至刘口、茅芦店、民权县等地。居住极其分散,至于祖宗由何迁来,无史记载。但世代口传:自明朝初叶,由山西洪洞县搬迁至此。最初同来几人分几系几支确无据可考。后因水患失所,人口分散,世系紊乱,下代子孙出生之后,各按自己所好命名,彼此无有联系,族人尚不能和睦相处,亲密团结。由于以上种种,编修我麻氏族谱,制定排行用字势在必行。
至一九八四年,家乡境况大变,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族中耆老对创立家谱之举,甚为关切。于一九八五年春节前后着手进行。首先遍抄各户祖轴,对证登记编号然后调查访问、察看,历时月余方理出头绪。排列长幼次序及每人婚配子媳,有不清或接续不上者,以俟来日考证再行填补。至于外迁人口,情况欠详亦暂不编入。今日所订谱册仅具雏形,极不完备,有待后人承续。
我氏子孙本无统一规定排行用字,拟采用同辈人中,年长者之名作标。现经合族人众讨论商定二十字,从十六世起启用。字序如下:(望严格遵守)
玉子崇敬启 纪元蕴青龙
存业贵福盛 英豪普济京
族谱既定,支系分明,凡我麻氏子孙皆当遵守祖训,继承发扬先人遗德,勤俭持家,正直为人,虚心好学,爱国爱民,俾我族后继有人,日臻繁荣昌盛,则我列祖列宗虽不能目睹后代光景,亦当含笑九泉。后世子孙当思先祖创业维艰日夜图报也。
首事人(接辈次长幼胪列)
凤图 照田 海田 甫田 培茂 蔚然
斐然 舒然 欣然 进美 进春 世杰
纂修 麻进美 麻进春
校阅 麻增禄
第二次
于一九九七年春节后,仅九世文思一脉之后人(住刘口村)修家庙三间家谱碑一版,仪杠一套。
其序文如下:
溯我麻氏之本源,系明永乐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至黄河北,始居地不详。至嘉靖中叶方迁本邑东南海渠里定籍卜居。
于清同治二年九月,则由始祖程氏太夫人偕子孙四世西迁于黄门里后刘口村定居至今。
自明永乐年间迁来,几经沧桑,迄今传二十五世约五百七十余载,今已成邑东南之巨族旺户。
今沐“东方红”之皓光,麻氏族已今非昔比,人丁兴旺,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日渐兴盛。我麻氏家族与当今振兴中华之举实乃一脉相承。况我六、七、八、九世之族人,时时言及祖德详考世谱久传后世实关至要,故今奉石祖一尊,上溯九世祖文思公为一世始祖记之。
咸知宗族分门别户之同姓,其枝虽殊,其本则一;其派虽异,其源则同。各存尊祖之念,常怀睦族之心,庶不负奉石祖之雅意也。
其碑文背面如下:
曰稽:长垣县东南二十五里,总管乡后刘口村麻氏族。上溯二十六世祖,于明永乐年间,尊上谕率其族人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黄河北。清同治二年河患村寨冲没始居无考。
明弘治初,黄河南徙,由汴经徐入海,本邑南临豫黄太行两堤固防,新蕴大片沃土,上溯二十二世祖于嘉靖初携家迁入至本邑东南五十五里处,乃安民乡大留里,海渠村入籍卜居。勤奋耕耘,创家立业,经三四世繁衍十数锅户。初置乡庄于丁海渠西三里许建村曰“麻家庄”归属大留里。清康熙年间,本邑闾增置,改属海渠里。
明嘉靖末,至万历中,河屡决封丘荆隆口,顺陶背河直泻长垣。县东南地处低洼,经年积水,穑稼无年,加之兵匪祸患,我麻氏初创之业,由是生计益乏,其艰辛之状明矣。
明万历末上溯十八世太老夫人,赵太内君,即麻姓后人所奉之“保家老奶”又称“善老奶”。其一生乐善好施,天性淳厚,凡事忍让,不与人争,家虽贫常诫子孙,不义之财莫取,非礼之事勿视。日长节俭,褐衣素食,日久成家训,家业日见兴隆,子孙多有功名,折桂采芹者不乏于世。太夫人治教有方,为乡闾所称颂;晚年崇仰佛门,子孙曾玄三十余众,五世同堂男女近百口。合家上下随其常年斋戒。太夫人高寿九十有余,子孙念其懿德尊为初一、十五斋戒,自迁后刘口前改守大年初一之日斋戒至今。
康熙年间,上溯十六世祖印斗公,系顺治生员,康熙五年丙午科武举,官至守备,正五品。旧朝例制, 凡官及八品以上之后人,死后魂不寄土地,今麻氏人死仍不报庙即始此。
嘉庆年间,山东、河南闹匪,十二世尚贤公筑村寨以防匪患,耗银二千两,寨成更名曰“麻家寨”。庄内他姓及本宗旁系均受益。
上溯十三世士■公,十二世尚贤公时,乃我麻姓鼎盛之期,为四里八乡之望族,两世先祖平生多善举,曾数举“乡饮”宴宾,每请数百人。
如兰通集张家曾与我麻氏数世有交,凡两氏每遇吉庆婚丧事,相互委托代为操办,听凭对方点派。上溯十二世祖尚贤公殡葬时,即依张家指使。搭活戏台,且走且唱,商贾杂玩艺人,皆闻声沓至。又搭长棚数里,备午宴款待商客及观众等。每足六七人,则设一席,日足万人,如此三日方散。其势盛古会倍矣。凡闻贾之余货,依价尽数收买。于今山东兰通一带传为佳话。此举耗资不下万金,令世人瞠目,兰通张家结舌。致使日后,张家人死密不发丧,丘寄宅内置之数年。道光初兵灾交加,逾数年,我麻氏族则家道日渐中落。至十世祖文思公时,已沦为一般富户。
清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河决兰阳之铜瓦厢,洪水越豫黄太行二堤,直泻长垣。于麻家寨东十余里处形成大溜,庄田被水,村寨坍塌,财产冲失。咸丰八年六月黄水再涨,因无堤防,河身西移,庄田再次被浸。时十世祖文思已殁世,由程氏太老夫人主意于黄门里后刘口村易封丘苏庄苏姓庄田十余亩安下乡庄。时隔五年,即同治二年,河复西徙,水势汹涌刷成河身,祖茔村寨被毁,庐舍尽皆漂没,祖业已无望。太夫人程氏遂偕同子孙四世,于同治二年九月移居黄门里后刘口村至今。
自始祖文思至波、如、春、峰、田、然、玉、子、崇,迄今经十世,阅一百三十六年,繁衍近六百余口。本宗支系遍及河南省,参厅县乡村各级机务之人才济济于世,尚成望族。后世子孙尽守本分,多以农为业,稽功名学位,职位及方技者59人,携家外迁者15户90人。
上列几世后人,虽未居显位,无大建树,以能光宗耀祖,幸全节义,不辱列祖列宗之先灵于九泉。每睹祖宗百年之荒茔,漂漂于野蔓久矣。询其源,老耆皆不能知,每忆及倍感怆然,议之再三,众望谱以粗文见于碑,后世览之未尝不临文兴叹!嗟呼。
仅此以慰先灵,并儆后世子孙莫忘先人之德。其铭曰:尽百年之沧桑,盖祖业之兴衰。刻石为记。
溯我麻氏家乘,上至明永乐初,由山西洪洞迁徙几经沧桑,至嘉靖初年,我麻氏先祖始于蒲邑东南五十五里海渠村定居。至万历初于丁海渠村西约三里处建家曰“麻家庄”。
先祖创业垂统,积德累仁,标节俭之家训,传好善之遗风,繁衍生栖门庭光大,子孙昌盛,迄今传二十六世,历五百七十余载,早为邑东南之巨族望户。
明万历末年一世祖(祖讳失传)即我垣邑麻氏之始祖;并太老夫人赵内君即后世所奉之“保家老奶”。其一生好善,创我麻氏年节食面之家训。后班仰佛门合家五世长年斋戒。太夫人殡天后,后世子孙更为每月初一、十五斋戒。迁后刘口村前改为年初一,一日斋戒。今我麻氏族年初一戒荤不吃饺子即自此而始。
谓“保家老奶”之灵位,早于六世祖士■公供奉,后传七世祖尚贤公,再传八世秉礼、九世文思、十世汉波、十一世如林、十二世金印、十三世才峰、十四世兰田、十五世双波至今。“保家老奶”亦称“善老奶”。“善老奶”乃我麻氏有文记载之始祖也。历五百余载,香火旺盛支脉繁茂矣。
我氏虽族大、户繁、丁旺,祀奉“善老奶”之举不可不诚。
清康熙年间,三世祖印斗公文武兼备,顺治年生员,康熙五年丙午科武举,后迁升守备。
清时例制凡官及八品以上之后人,死后魂不寄“土地”。我祖恰值颁此旨之时,官及五品,故今我麻氏人死不报庙(压魂启魂)。
嘉庆年间,七世祖尚贤公为防匪患出银二千两重筑村寨,更名为“麻家寨”。
咸丰五年,黄河决兰仪县,水势汹涌,直冲庄园,于寨东十余里形成大溜。咸丰八年与同治二年,黄河两度西移,村寨冲没刷成河身,祖茔、庄田被毁,家乘失散。我氏族人为备水患,各自投亲靠友,远走他乡,彼此互无信息。
今为振兴垣邑我麻氏之家声收拾金瓯圆体,门户归统,支脉条理,派系明晰特修家谱记之。凡此之前所修谱册不论人、事,其他记载与本谱册不符时均以此册为准。
家谱既成,有谱可守,望族人永承祀祖之举,常怀诲子之心,以历代祖宗之德启后昆,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之宏志,是为序。
本族修谱之举已于一九八五年春节前后由族中耆老及各支系族长数次商酝方具雏形。因支系繁茂,宗世芸生,一时尚不能理清暂搁置。
序文如下(原文略有改动)
人之有先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考我氏家族,世居长垣县东南五十五里海渠村,据文字记载已有十七世,历时五百七十余年。本世纪初,由于黄河变迁,我村搬至尚寨东——现孙堂村,一部分迁至刘口、茅芦店、民权县等地。居住极其分散,至于祖宗由何迁来,无史记载。但世代口传:自明朝初叶,由山西洪洞县搬迁至此。最初同来几人分几系几支确无据可考。后因水患失所,人口分散,世系紊乱,下代子孙出生之后,各按自己所好命名,彼此无有联系,族人尚不能和睦相处,亲密团结。由于以上种种,编修我麻氏族谱,制定排行用字势在必行。
至一九八四年,家乡境况大变,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族中耆老对创立家谱之举,甚为关切。于一九八五年春节前后着手进行。首先遍抄各户祖轴,对证登记编号然后调查访问、察看,历时月余方理出头绪。排列长幼次序及每人婚配子媳,有不清或接续不上者,以俟来日考证再行填补。至于外迁人口,情况欠详亦暂不编入。今日所订谱册仅具雏形,极不完备,有待后人承续。
我氏子孙本无统一规定排行用字,拟采用同辈人中,年长者之名作标。现经合族人众讨论商定二十字,从十六世起启用。字序如下:(望严格遵守)
玉子崇敬启 纪元蕴青龙
存业贵福盛 英豪普济京
族谱既定,支系分明,凡我麻氏子孙皆当遵守祖训,继承发扬先人遗德,勤俭持家,正直为人,虚心好学,爱国爱民,俾我族后继有人,日臻繁荣昌盛,则我列祖列宗虽不能目睹后代光景,亦当含笑九泉。后世子孙当思先祖创业维艰日夜图报也。
首事人(接辈次长幼胪列)
凤图 照田 海田 甫田 培茂 蔚然
斐然 舒然 欣然 进美 进春 世杰
纂修 麻进美 麻进春
校阅 麻增禄
第二次
于一九九七年春节后,仅九世文思一脉之后人(住刘口村)修家庙三间家谱碑一版,仪杠一套。
其序文如下:
溯我麻氏之本源,系明永乐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至黄河北,始居地不详。至嘉靖中叶方迁本邑东南海渠里定籍卜居。
于清同治二年九月,则由始祖程氏太夫人偕子孙四世西迁于黄门里后刘口村定居至今。
自明永乐年间迁来,几经沧桑,迄今传二十五世约五百七十余载,今已成邑东南之巨族旺户。
今沐“东方红”之皓光,麻氏族已今非昔比,人丁兴旺,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日渐兴盛。我麻氏家族与当今振兴中华之举实乃一脉相承。况我六、七、八、九世之族人,时时言及祖德详考世谱久传后世实关至要,故今奉石祖一尊,上溯九世祖文思公为一世始祖记之。
咸知宗族分门别户之同姓,其枝虽殊,其本则一;其派虽异,其源则同。各存尊祖之念,常怀睦族之心,庶不负奉石祖之雅意也。
其碑文背面如下:
曰稽:长垣县东南二十五里,总管乡后刘口村麻氏族。上溯二十六世祖,于明永乐年间,尊上谕率其族人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黄河北。清同治二年河患村寨冲没始居无考。
明弘治初,黄河南徙,由汴经徐入海,本邑南临豫黄太行两堤固防,新蕴大片沃土,上溯二十二世祖于嘉靖初携家迁入至本邑东南五十五里处,乃安民乡大留里,海渠村入籍卜居。勤奋耕耘,创家立业,经三四世繁衍十数锅户。初置乡庄于丁海渠西三里许建村曰“麻家庄”归属大留里。清康熙年间,本邑闾增置,改属海渠里。
明嘉靖末,至万历中,河屡决封丘荆隆口,顺陶背河直泻长垣。县东南地处低洼,经年积水,穑稼无年,加之兵匪祸患,我麻氏初创之业,由是生计益乏,其艰辛之状明矣。
明万历末上溯十八世太老夫人,赵太内君,即麻姓后人所奉之“保家老奶”又称“善老奶”。其一生乐善好施,天性淳厚,凡事忍让,不与人争,家虽贫常诫子孙,不义之财莫取,非礼之事勿视。日长节俭,褐衣素食,日久成家训,家业日见兴隆,子孙多有功名,折桂采芹者不乏于世。太夫人治教有方,为乡闾所称颂;晚年崇仰佛门,子孙曾玄三十余众,五世同堂男女近百口。合家上下随其常年斋戒。太夫人高寿九十有余,子孙念其懿德尊为初一、十五斋戒,自迁后刘口前改守大年初一之日斋戒至今。
康熙年间,上溯十六世祖印斗公,系顺治生员,康熙五年丙午科武举,官至守备,正五品。旧朝例制, 凡官及八品以上之后人,死后魂不寄土地,今麻氏人死仍不报庙即始此。
嘉庆年间,山东、河南闹匪,十二世尚贤公筑村寨以防匪患,耗银二千两,寨成更名曰“麻家寨”。庄内他姓及本宗旁系均受益。
上溯十三世士■公,十二世尚贤公时,乃我麻姓鼎盛之期,为四里八乡之望族,两世先祖平生多善举,曾数举“乡饮”宴宾,每请数百人。
如兰通集张家曾与我麻氏数世有交,凡两氏每遇吉庆婚丧事,相互委托代为操办,听凭对方点派。上溯十二世祖尚贤公殡葬时,即依张家指使。搭活戏台,且走且唱,商贾杂玩艺人,皆闻声沓至。又搭长棚数里,备午宴款待商客及观众等。每足六七人,则设一席,日足万人,如此三日方散。其势盛古会倍矣。凡闻贾之余货,依价尽数收买。于今山东兰通一带传为佳话。此举耗资不下万金,令世人瞠目,兰通张家结舌。致使日后,张家人死密不发丧,丘寄宅内置之数年。道光初兵灾交加,逾数年,我麻氏族则家道日渐中落。至十世祖文思公时,已沦为一般富户。
清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河决兰阳之铜瓦厢,洪水越豫黄太行二堤,直泻长垣。于麻家寨东十余里处形成大溜,庄田被水,村寨坍塌,财产冲失。咸丰八年六月黄水再涨,因无堤防,河身西移,庄田再次被浸。时十世祖文思已殁世,由程氏太老夫人主意于黄门里后刘口村易封丘苏庄苏姓庄田十余亩安下乡庄。时隔五年,即同治二年,河复西徙,水势汹涌刷成河身,祖茔村寨被毁,庐舍尽皆漂没,祖业已无望。太夫人程氏遂偕同子孙四世,于同治二年九月移居黄门里后刘口村至今。
自始祖文思至波、如、春、峰、田、然、玉、子、崇,迄今经十世,阅一百三十六年,繁衍近六百余口。本宗支系遍及河南省,参厅县乡村各级机务之人才济济于世,尚成望族。后世子孙尽守本分,多以农为业,稽功名学位,职位及方技者59人,携家外迁者15户90人。
上列几世后人,虽未居显位,无大建树,以能光宗耀祖,幸全节义,不辱列祖列宗之先灵于九泉。每睹祖宗百年之荒茔,漂漂于野蔓久矣。询其源,老耆皆不能知,每忆及倍感怆然,议之再三,众望谱以粗文见于碑,后世览之未尝不临文兴叹!嗟呼。
仅此以慰先灵,并儆后世子孙莫忘先人之德。其铭曰:尽百年之沧桑,盖祖业之兴衰。刻石为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