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自酿米酒第一次发酵36小时后,需要加水后继续发酵温度要保持在多少啊?求高手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0:50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4-04 21:29
自酿米酒第一次发酵36小时后,需要加水后继续发酵温度要保持在多少啊?求高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04-04 22:47
你的做法是做酒酿的。酒酿--醪糟不是酒。因为酒酿的酒度只有1%左右,算是饮料。
要做酒度6%以上的米酒的制法:
1.糯米1kg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蒸饭
2.酒曲0.5~1kg用3L凉开水洗几次,要用200目尼龙网袋过滤。
3.糯米饭凉到30度以下把酒曲水加进去搅匀。
4.发酵20~24小时会产生很多气泡底酒做成了
5.4kg糯米洗净浸泡一小时蒸熟干一些的米饭。
6.把米饭摊凉至30度以下,把底酒倒进去搅匀。
7.最好称以下发酵物总重量在5kg*3.3=16.5kg以内。
8.发酵一天后必须降温至19~22度,最好品温保持19度。
9.过了七天发酵基本结束。
10.先取出一些米粒放进冷藏柜保存。
11.用200#尼龙袋子过滤。
12.继续发酵几天熟成。
13.找可乐等耐压PET瓶分装并去掉沉淀渣滓。
14.装好瓶的米酒再放一天,除去沉淀,盖盖保存。
15.注意瓶内压力,防止爆瓶,适时放气。
16.压力不太大时用酸味剂、甜味剂和香味剂勾兑。
17.再次分装可乐瓶盖盖增压至和可乐压力差不多冷藏。
18.酒度16%左右。如果要做6%米酒加凉开水勾兑就可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4-04 23:28
1.先用水将糯米(或大米)泡半天,漂洗干净,然后蒸熟成米饭: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纱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糯米捞放在布上蒸熟,(约一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尝一尝糯米的口感,如果饭粒偏硬,就洒些水拌一下再蒸一会,蒸好后盛到发酵用的容器中(电饭锅、汤盆或者塑料、玻璃容器 ),用勺搅几下,凉至不烫手的温度(30左右利用中温发酵,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的)。
  2.拌酒曲:
  用勺将糯米弄散摊匀,将酒曲均匀地撒在糯米上(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然后用勺将糯米翻动,目的是将酒曲尽量混均匀。
  3.保存:
  用勺轻轻压实。抹平表面(可以蘸凉开水),作成平顶的圆锥型,中间压出一凹陷窝,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里面,倒入一点凉开水(目的是水慢慢向外渗,可以均匀溶解拌在米中的酒曲,有利于均匀发酵),但水不宜多。
  4.发酵:
  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30℃左右),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发酵。
  5.中间可以检查,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1天后就可以尝尝。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 酒味不冲鼻,(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时间长,酒味酸味就浓,但太冲也不好),大约发酵24-48小时,将容器盖打开(有浓郁的酒香就成了),加满凉开水,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为的是终止发酵)或直接入锅煮熟(也是停止发酵)。
  注意事项:
  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至30℃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中间温度太低也不成,酒曲不活跃,杂菌就会繁殖,30℃左右最好。还有一定要密闭好。否则会又酸又涩。
  2.做酒酿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则就会发霉长毛,(这和酒曲的生长条件有关,不洁的环境会促进杂菌生长)。要先把蒸米饭的容器、铲米饭的铲子、勺子和发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净擦干,还要把您的手洗净擦干。
  3.发酵中途(12小时、24小时)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别经常开盖),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还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放30℃温水中水浴加热一下,使米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
  4.酒酿的制作过程很干净,所以,如果偶尔发现有一些长毛的现象(有时是因为发酵时间过长),除去毛毛,酒酿还是可以吃的。如果做出的酒酿都长满了长毛,又是五颜六色的,估计是哪个操作环节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净了,只好丢啦。
  5.练习掌握一个度: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放得太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追问我想再问一下,我现在已经发酵36小时了,我想酿出大量的米酒,我在网上看到说再加水,继续发酵才能出米酒,是吗?加了水后还需要发较多长时间,温度如何掌握追答温度的话肯定还是30度,但是36小时后不建议再加水,再加酒精度会变低,酒香变淡,因为大米的出酒率是一定的,加水并不能使其再深度发酵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